志愿:去私欲存天理依良知而行,自省利他致良知。學習踐行印證傳播圣賢文化,知行合一。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做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征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如果不是天子就不要修定禮儀、法度、考訂文字,即素其位而行,在其位某其政。
“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做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即便是有天子的地位,如果沒有圣人的德行和能力,也不能輕易制定禮樂制度,需修得一顆至誠之心。反之亦是如此,需兩者兼備。
孔子認為如果在行為上尊重周禮,去其糟泊,取其精華,融入夏商之禮儀三代立法優點。
昨天晚上參加小組會議,不僅體會到平臺的魅力,同樣真正切身體會我們小組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們小組也可謂是臥虎藏龍,每一位家人都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優勢,同時又都在回歸小組,意在如同回歸家庭。無論我們擔任任何外在的角色,讓心回歸家庭,落在實處,借學習、擔當這件事修我們的心。修習達到相應的高度和境界,無為而為自然顯現。
拜讀家書《托舉志愿者就是最大的良知種子》,感受到了在一次次突破成長中越發優秀,同時也感受到了您的良苦用心,給予每一位家人一份看見,一份鼓勵和托舉。一位優秀的志愿者,發現人才推舉人才,激發對方潛力,讓其充分發揮優勢,學會欣賞自己的同時彌補不足,綜合能力穩步提升。后續持續性服務同樣發揮效力,讓更多家人自覺自愿靠近、加入優秀的圈子,使能量場變得無限強大。感恩優秀家書的引領貢獻。
聆聽老師點評責善,美好的一天從學習陽明心學開始,把這種能量運用到我們的學習生活當中,知行合一。相信現在的我們,經過將近三年圣賢文化的洗禮,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改變,穩步前行,如同一列勻速行駛的列車,讓我們時刻覺察反觀內省,這就是學習的意義。
聆聽老師點評我們小組老師的優秀家書,真心為優秀的老師開心高興,生活就是要樂在其中,真誠就是我們做人的本分。
聆聽老師印證支持,致良知的學習只有開始沒有結束,讓我感受到系統學習傳統文化的魅力,拋開對文字文意的追求,叩問內心的良知,我們踐行了多少,踐行永無止境。
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的內心更加靜定,良知的答案,我們真誠付諸行動。內心沒有能量時,立定志向,堅定圣人志向悟性自足,把圣賢的能量激發出來,活現出來。平和的能量也是修行的一種狀態,體悟“未發之中”的狀態。
確定最想要的目標(沒有之一),找到同頻共振的同行人,實行計劃,回望感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子法則在屬于你自己的狀態里開花結果。
聆聽自己的點評責善音頻,從不同的層面認識不一樣的自己,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處處是風景,就看自己如何去選擇。
特別感恩近段時間來的付出,讓我突破了以往只習慣用文字分享的舒適圈,感覺在打字的過程中有思考的時間,其實是停留在頭腦層面。當適應用語音回應每一位家人,語言組織能力的提升在用心感受、覺察每一份呈現。
當不經意間刻意訓練精準60秒時,做到精準15分鐘的分享,讓我內心坦然淡定,只要用心,一切皆有可能。
感恩給予我手把手的教導,每一個細節都細致入微,感受到了您善解人意的良苦用心,感恩您給予無私的愛與幫助,成長路上,感恩一群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相伴,讓我腳下的每一步路走得踏實而堅定。平心靜氣30分鐘,全身運動60個,誦讀《教條示龍場諸生》《大學》各一遍。
能夠迅速進入狀態,又及時抽離出來,我想這就是境界的提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