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得課講述怎樣處理和家人之間的養育沖突。
課從三個方面講述:1、重新認識伴侶和老人;2、讓每個人歸為做自己;3、顧問、榜樣和成長。
重新認識伴侶和老人
人和人之間會存在很多細小的價值觀差異,這是正常的、不需要調節的。但是當價值觀差異巨大,就產生了沖突。伴侶和老人在養育孩子方面和我們也會有很多觀點的不一樣,這也就產生了沖突。而不管在習慣上還是觀念上,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接受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的價值觀,讓他們歸為做自己,不要總想著改變他們,這樣他們才會覺得輕松,覺得得到尊重和自由,才有可能進行主動調整。讓老人帶孩子的,請肯定他們的付出,即想老人帶孩子,就想老人完全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有他們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既然是我們的選擇,我們就要接受,而不是抱怨;伴侶對孩子的教育覺得不對的,請過后跟他說,不要當時跟他唱反調。
如何解決價值觀沖突
1、顧問法。舉一個例子,孩子喜歡吃巧克力,一個星期總要吃幾次,媽媽覺得進口巧克力質量會好一點,一般給孩子買進口的,大概二三十一條。奶奶知道孩子愛吃,也給孩子買,但是奶奶覺得一元錢一條的也蠻好的,就總給孩子吃一元一條的。媽媽覺得一元一條的質量肯定不好,不希望孩子吃,但是媽媽沒有直接找奶奶談不讓他給孩子吃,而是采用了顧問法。媽媽在網上找到很多資料,然后整理到一張紙上打印出來給奶奶看。內容包括進口巧克力的成分,1元錢巧克力的成分;哪些不太好的成分對孩子的影響;進口巧克力的外包裝圖片和一元巧克力的圖片;家附近能買到進口巧克力的地點,以及一個星期一百元的巧克力基金。奶奶看到這些,為了孩子的健康,也開始給孩子買進口巧克力。這種方法要注意的是,最多一個問題做2次,次數多了,伴侶和老人會產生逆反心理;準備事實和數據;只是分享,如果家人不愿意改變,不要強迫。
2、榜樣。當你這么做,孩子表現的很喜歡的時候,你的家人也會跟你那么做,只要他想取得孩子的喜歡。
3、調整自己。如果就是無法改變老人和伴侶,那么提高自己的接納度。用各種方式分散老人和伴侶這種習慣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同時要相信,老人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及不上爸爸媽媽對孩子的影響,而我們曾經在方法上的一些小的錯誤,不會對孩子帶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