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2018年1月7日,日拱一卒,積跬步,精進未來的自己。
前些天剛剛看過一篇文章,叫做《所有通往捷徑的路都是死路》,然后又看到這本書《阻力最小的路》一一廖之坤
這本書有一個很吸引人眼球的副標題一一一本大大方方教你找捷徑的書。
看后突然升起了一種盡信書不如無書的無力感,好像突然間也懂了那句話“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能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一個人能不能贏,不是看他有多么強的意志力,愿不愿意吃苦,敢不敢拼,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在錯綜復雜和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找到一條阻力最小的路。
書中用了大量的案例,說明了一點,在成功的路上,阻力最小的那條路,就是找到自己的“勢能”。
可是在讀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那么多如我一樣許許多多在金字塔底層的勞苦大眾,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世俗上的成功,那么我們是僅僅沒有找到“勢能”嗎?我們都在走一條荊棘密布的錯路嗎?
我也在想阿里,騰訊,華為,萬科,創建了這些偉大公司的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他們僅僅是找到了自己的捷徑嗎?
我也在想孫儷,馬伊利,黃曉明,趙薇,王菲,劉德華,成龍這些演藝巨星們,他們僅僅是因為恰巧找準自己的“勢能”嗎?而那些同樣在這條路上,有天賦,有能力,卻始終沉寂下去了的那些大多數呢?
我以為我會找到答案,很可惜我沒有找到我的“勢能”,我養了20年的鮮花,我一直堅信努力,拼搏,執著,堅持是創業路上的高貴品質,可是書的序言部分,開篇就這樣寫到一一
也許,一直以來,你對如下觀念深信不疑
越努力,越幸運;
世界不曾虧欠每一個努力的人;
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成功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
只有經歷最痛苦的堅持,才配擁有最永久的幸福;
可能這些話被很多人抄到過本子上,包括我一樣,但是作者卻覺得這些話都是蒼白無力的。
到底什么是阻力最小的路?
是沒有多少阻礙,憑借你的能力可以跨越的路,而不是踮起腳尖兒,無論如何也夠不著的路,就是順勢而為的路,而不是逆勢而動的路。
可是,這條路到底是找出來的,還是走出來的呢?
我也不知道了,或許你有興趣去看看這本書,然后告訴我?
我相信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利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