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個高考狀元的成功,不僅僅歸結于孩子的努力、老師的付出,其實更多的是父母日復一日在學習習慣、性格上的深遠影響!
? ? ? 換個角度,一個孩子,調皮搗蛋、打架生事甚至是走上歧路,別人不會說老師沒教好,只會說“這個孩子沒家教,因為有其父必有其子”。
? ? ? 我們都以為,名校錄取是在挑孩子,其實是在挑父母!
? ? ? 研究表明:孩子在18歲之前,家庭教育的影響比例超過60%,而學校的教育只占30%,剩下的那不到10%,來自社會教育。
? ? ? 不可否認,一個人的家庭對他的發展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從最開始的受教育水平,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 ? ? 有位學者曾組織過一場活動,他邀請了幾十位在教育孩子上受困的父母,請他們認真思考自己和其父母性格的優、缺點,并客觀地在紙條上一一列舉出來。
? ? ? ? ? 當人們冷靜下來,認真地去思考這個問題時,他們發現,自己的脾氣和性格,與其父母的相似度簡直驚人。
? ? ? ? 回過頭再看看自己的孩子,面對的仿佛就是童年時期糟糕的自己。家長是過去的孩子,孩子是未來的家長。也許你不愿意承認,可事實上,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深入骨血,你的孩子無法擺脫你的影響,他們的行為里永遠藏著你的影子。
有則笑話如是:
? ? ? ? 說有個孩子在學校,總是因為一丁點矛盾就和同學打架,被叫了家長。
? ? ? ? 孩子他爸一到學校,二話不說掄起巴掌就開打,邊打還邊說:“你個兔崽子,到底跟誰學的,遇到事兒就不能不動手嗎?”
? ? ? 笑罷,想起之前參加孩子的家長會,對有位老師說的話印象深刻,他說,你孩子在學校的樣子,就是你的樣子,我看到孩子就知道你們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