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比較失敗的的一篇總結,功力不足沒有寫出應有的感覺。
之前一直認為,國外IT領域的技術是全面的,可能在任何一個點上突破;而中國IT技術的不全面,導致所有人都在某一個點上尋求突破。這段時間總理一直為「互聯網+」搖旗吶喊,知乎上也有人提到,中國的互聯網不可能老是模仿,總要慢慢創新,把自己的idea落到實處。盡管如此,還是會發現目前的很多國外的創業公司也都可以找到對應的中國模式。
上個月在朋友圈看到一篇關于美國獨角獸公司的文章,于是想把我所知道的能對應上的中國創業公司總結出來,整理如下。整理的肯定不完整,畢竟這些公司分屬不同行業,希望能有更多人給出建議,補充完整;如有錯誤,期待得到指證。
1.Affirmed:開發用于經營移動網絡的軟件
- 暫時不了解對應的中國公司,根據介紹應該面向企業級市場。由于是移動網絡領域,感覺在國內出現這種類型的創業公司應該比較困難。
2.Avant:發放個人貸款
- 暫時不了解對應的中國公司,需要注意的是該領域并不是P2P。國內的P2P發展很快,不過我對金融了解不多,不再多說,有興趣可以去知乎P2P 網絡借貸平臺話題學習下。
3.Beepi:在線二手車市場
最初了解二手車市場是因為知乎上的一個回答:你辭職以后找到新工作這個過程是怎樣的?有軟文的意思,不過值得一看。二手車市場還是比較大的,之前有一位在網絡上聊得來的朋友去新西蘭之后,就自己創業做二手車生意,感覺過得頗為滋潤。
4.Blue Apron:訂用式食材配送服務
5.Cyanogen:手機操作系統
安卓第三方ROM。國內最早的知名第三方ROM應該是點心,后來被百度收購后內部拆分,再到后來百度云OS也暫停更新。到現在比較優質的純第三方ROM只剩下樂蛙OS等,其他的都不太知名,更多的都是搭載在自家手機上的定制ROM,相比較而言沒有那么純粹。
目前國內比知名的第三方定制ROM有小米的MIUI、錘子科技的Smartisan OS、魅族的Flyme OS、阿里巴巴的YunOS,基本目的都是為了做手機,而不是為了做手機操作系統。
6.Datastax:數據庫平臺
- 數據庫相關的服務我不大了解,根據介紹這家公司的服務也是面向企業級市場。
7.Deliveroo:餐廳食物外送
一家英國公司。外賣這個領域就不多說了,比較知名的有餓了么、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
我本身在威海讀書,前段時間在北京實習。有種感覺,餓了么在北京等大城市似乎口碑更好;而美團外賣則因為之前做團購的優勢,在二三線城市過得很滋潤。
8.Docker:一個用于開發和運行應用程序的開放平臺
這個領域不熟悉。
國內更多的是云服務,除了阿里云之外,還有「七牛云存儲」、「又拍云」以及「LeanCloud」。
9.Doordash:餐廳食物外送
同第7個公司。
說個不相干的,快遞「最后一公里」和「最前一公里」的公司。前者有「閃送」和「京東到家」等,后者有「快遞兔」。
10.Grand Rounds:向患者和醫療專家提供牽線搭橋服務
11.Kreditech:為“無銀行賬戶的人”提供數字化銀行業務服務
- 比較奇怪的金融領域,國內應該不會有這種創業公司存在吧。
12.Lithium:社交化客戶管理軟件
- 國內更多的是社會化營銷的公司。這方面不是很清楚,也屬于企業級市場。
13.Mixpanel:分析軟件
- 企業級市場。暫時不清楚國內是否有類似的公司。
14.Orchard Platform:用于P2P(端至端)放貸的分析平臺
P2P在國內是比較火的。該公司屬于P2P的延伸領域,感覺只有P2P領域足夠成熟的時候,才會出現這種幫助用戶分析的平臺。
國內P2P領域是否有這種平臺不清楚,不過類似的是二手車市場的「二手車評估」,給個知乎的鏈接:從二手車評估切入二手車市場,是否可行。
15.Raise:未用禮品卡的交易平臺
- 還沒有在國內發現類似的平臺,國內更多的是做類似「返利網」的平臺。
16.Redfin:在線房地產交易平臺
- 在線買賣房屋的不多,國內倒是有不少租房的創業公司。兩者相差較大,不再多說。
17.SimpliVity:銷售數據中心硬件,將通常單獨銷售的組件匯集在一起
- 企業級市場,屬于IT基礎設施領域。國內不了解。
18.Skyhigh Networks:云安全
19.Social Finance:助學貸款再融資、個人貸款和抵押貸款
- 沒有關注。
20.Tanium:網絡安全平臺
21.Teespring:電子商務平臺
- 初看有種凡客的感覺。不是很了解這種模式,隱約感覺跟社會化營銷有些關聯。
22.Thumbtack:服務發布平臺
跟之前的威客不同,相對來說行業屬于藍海。國內這種綜合性的創業公司是否存在還不是很了解,因為之前實習工作,倒是知道在教育里家教這個細分領域出現一批家教O2O的初創公司。
除此之外,前段時間果殼剛剛上線的新產品「在行」值得關注,藍海行業,不過因為了解不多,不知道前景如何。可以看下36氪的這篇報道。
23.Viptela:網絡架構
- 企業級市場,不了解。
24.Wish:手機購物平臺
移動領域C2C電商平臺。
看到這個想到的第一個詞是「微商」,關于「微商」就不多說了,感覺搞得像傳銷。國內做C2C的大都想分淘寶的紅利,暫時不知曉是否有獨立的C2C電商平臺。另外不講C2C的話,「禮物說」是比較值得關注的一個移動端電商平臺,主打細分市場。
25.Zenefits:銷售醫療保險,并且向小企業提供人力資源軟件
- 此領域沒有關注,不了解。可參考36氪的報道:Zenefits。
幾個關鍵詞:企業級、O2O、醫療健康、移動互聯網
企業級:整理這篇文章時候有種感覺,當我們把目光聚集在BAT等互聯網公司的時候,會有意無意忽略網絡本身的技術屬性。不同于消費者市場,企業市場要求初創公司有更可靠的技術背景,同樣的,面向企業的市場也有很多的金礦沒有發掘出來,不知道這會不會是下一個風口。想提一下IBM,雖然被人嘲諷「老笨重」,但是其之前的一些戰略選擇還是凸顯了老牌公司對市場的敏銳,給出兩個較早的知乎鏈接:為什么 IBM 的市值會追上微軟、2013 年末,IBM 連續 6 個季度業績下降,是出了什么問題。另外,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針對的是企業級市場而非消費者市場(如GitCafe、有云等等),跟之前有很大不同。
O2O:O2O依然在發展,相關聯的LBS、地圖等都還處于飛速成長的階段,但不可否認依然有一些領域還正等待被挖掘;反過來看社交網絡(SNS),已經逐步深入到「針對社交行為的分析/針對社交客戶的管理」這些在行業成熟之前不可能發展起來的領域。相應的,似乎更多的新興領域最初走消費者市場搶占用戶構筑壁壘,藍海變紅海之后,企業級市場開始逐步擴張。
醫療健康:傳統的商業模式正逐步在線上重構,醫療、教育等等,雖然不知道到底會有怎樣一種未來,但是毫無疑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商業被「搬」到線上。加上總理今年力推「互聯網+」,鼓勵青年創業,雖然殘酷的現實仍舊殘酷,但是趨勢依然是趨勢,下一波浪潮終將到來。另外,雖然這篇文章的列表中沒有提到智能家居相關的公司,但還是要提一下另一個詞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這個詞前幾年被搞臭了,一直都被當概念炒作,沒有實際的產品出現。但是不可否認,這段時間無論是智能汽車還是智能自行車,以及其他的IOT產品(包括手環、手表),雖然依然有炒作在其中,但是機會也蘊含在其中。畢竟已經從宏大的概念變成了一個個實在的產品;產品low不low是一回事,再low的產品只要有機會,也能麻雀變鳳凰。
移動互聯網:我不是很喜歡這個概念。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是碎片化,但是我認為人對深度的追求不會消失。換句話說移動互聯網是網絡的一部分、一個類型,而不是一種取代互聯網的一種新型的網絡。沒有在這方面深入思考過,不再多說。希望可以跟長期關注移動互聯網的朋友可以交流一下。
產品經理學習筆記系列正文共9篇,加上實習總結和后記共11篇,鏈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