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讓一切井井有條》
物理上的整理
想象一下,在一個很雜亂的屋子里,想要找一本書,你該怎么辦?只能各個角落,翻天覆地的找。在尋找的過程中不但浪費時間,還會影響情緒。
但如果是在一個收拾的井井有條的屋子里,一切物品的擺放都各得其所,都擁有各自存放的地方,那么再找一本書是不是很方便,甚至都不用“找”,只需要取用就可以了。
曾經買過一本書《斷舍離》,通過整理有形的物品來整理心情,當物理上的環境都干凈清爽了,心理上也隨之通暢。
整理的作用很強大,在不斷決定物品取舍的過程中,讓心儀的物品圍繞在周圍,能讓注意力關注在讓自己心動的物品上。同時,收拾得整齊有序的環境讓人有掌控感,焦慮的情緒能得到放松。
大腦的整理
除了有形物品的整理,對于大腦中的無形想法,也需要整理。
曾經有個經典的研究理論——服務生效應。在很多年前還沒有電腦點單的時代,優秀的服務生能用大腦記住每桌客人的菜單以及很多個性化需求,中途即使客人加菜加酒水也都能一一記清,一直到客人結束用餐買完單。然后,當客人結帳完成后,僅僅過了幾分鐘,再問服務生剛剛結帳的客人點了哪些菜,服務生就完全忘記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的科學家對此進行研究。發現服務生在記錄客人的點菜需求時,就像電腦的內存一樣在不斷存儲信息,在這個過程大腦一直在高速運轉工作。但是當客人用餐結束,這段記憶工作就立刻進入結束 狀態,大腦釋放這段空間,就能接著進行下一桌客人的菜單記憶。
通過這個理論的研究,當人腦一直處于保存”所有不完整、未決、以及無條理‘東西’時,存在大腦里的東西越來越多。但人腦的內存容量有限,能夠存諸的空間只有那么多,而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高效運轉,就只能超負荷運轉了。所以人們在這個狀態會感到心煩意亂,而人的注意力會因為心理負擔過重而無法集中,解決問題的效率也會變低。"服務生效應“給到人們一些啟示,將所有要做的事情都用紙筆記錄下來,通過擴充“外腦”增加大腦記憶空間,把記憶的事情外包出去,就能釋放出能“解決問題”的思考腦空間。
善用待辦事項清單
用于記錄待辦事項的工具很多,最簡單的是紙和筆,將腦袋里想到的事情全部用紙筆記錄下來。但現代人群隨身帶紙筆的人不多,大家都是人手一部手機,所以應用市場里有很多"待辦事項”管理工具,還有手機備忘錄等。然而,通過對過往的實踐經驗,當任務堆積過多時,特別是對于處理起來有難度,并且不能馬上看到結束的事情很容易拖延,“待辦事項”永遠都是“待辦事項”,而且任務越積越多,看著很會有壓力。為了讓列下的任務能夠完成,在記錄任務的同時,給它安排一個執行的具體時間,一旦到了計劃執行的時間,開始做就可以了。
這樣,高管執行的秘訣就是——只管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