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非,中國大陸著名男主持人,他主持的《非誠勿擾》應該是早就紅遍了大江南北的。在上大學之前,我并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看一些電視節目。大學之后,時間自由了許多,也就看了不少電視節目等,我漸漸喜歡上看《非誠勿擾》,其實更喜歡的是這節目的主持人——孟非。于是,《非誠勿擾》,《四大名助》,《了不起的孩子》,只要是孟非主持的我都會看,遺憾的是《四大名助》已經停播了。
在我看來,孟非就是我心目中的男神形象,一副痞痞的笑容,又透著一股很強大的氣場,那種氣場應該就是孟非獨有的睿智,幽默以及歲月的沉淀所帶來的吧。大學期間去參加的一次活動讓我意外的獲得了一本孟非的書,他的自傳——《隨遇而安》。
書的封面寫著:四十年的經歷,真實從容,順應本心,不執迷,不惘然。孟非還是比較謙虛的,在自序里寫到:“這是一本寡淡如我的書。如果有人肯讀完它并由衷的認為很有意思,我只能認為:這是一個奇跡”。基本上就是一天的時間就能看完這本書,確實是一本寡淡的書,但并不無趣,特別真實。前面幾章是對自己童年的回憶,之后是走進印刷廠,走進電視臺的成長經歷,在之后就是做電視臺記者時候采訪一些國家的經歷和思考。
用孟非的話說,童年是最無憂的時候,童年在重慶生活,到了中學之后搬去南京跟父母一塊生活。孟非評價自己的中學生涯用了黑暗的一個詞,因為嚴重偏科,理科特別差,但是,中學老師因為自己的一己私欲又不讓孟非報文科班,間接導致了后來的高考落榜。這期間孟非的家庭原因也間接造成了這種結果,破罐子破摔。在之后孟非有寫過家庭原因會讓自己很傷心難過,但似乎并沒有讓自己人格不健全,自己的性格似乎也并沒有收到什么影響,所以當聽到別人說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會怎樣怎樣的時候,就覺得這種想法很多時候是人云亦云想當然的結果。對于這個觀點,我完全贊同,我一直認為,如果一個家庭沒有愛了,不要自以為是的不離婚還拿孩子當借口。
之后孟非的江湖朋友就勾引孟非去“江湖”混了,不過孟非覺得自己跟他們不一樣,但說不出來哪里不一樣。在之后就去了一家印刷廠當印刷工。干的是最臟最累的活,這時候,孟非真正感受到了社會階層。每周印完報紙之后,廠里會給每個工人分幾沓報紙,可以用來賣錢,一般職工都是拿去換點煙酒之類的,不過孟非卻是看完了發的報紙之后兌給門口的報攤,換其他報紙看。孟非的本性其實一直都有體現的,從中學嚴重偏文科,到印廠最累的時光也會一直看報紙,再到后邊進入電視臺每天至少幾千字。所以一直很崇拜孟非,大概孟非的氣場也是從這一點一滴中積累的吧。用一句話說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不過之后印廠的主任對孟非不滿,克扣工資,然后意氣風發的孟非就不干了。
從印廠出來之后,孟非的媽媽看著孟非無所事事的在社會上混,于是把孟非弄到電視臺打零工。于是,從攝像到記者到編導到制片人再到主持人,就有了我們所認識的孟非。剛到電視臺,孟非只是一個零時工,因為父母都在電視臺,而且孟非情商也比較高,人比較勤快,大家都對他比較好,有活兒都喜歡叫上他。于是, 不到一年時間,攝像、剪輯、寫稿、配音這一套活兒,孟非差不多都掌握了。后來的一個機會讓孟非參加了《西域風情》的拍攝,條件比較苦,可孟非不怕吃苦,孟非是唯一一個從頭到尾堅持下來的人。孟非詳細介紹了新疆的一些風情特色,說自己對新疆有一種特殊的情懷。之后孟非得到新來的領導的器重,成了《南京零距離》的主播。這個決定,無論對電視臺還是對孟非本人都是非常重大的。慶幸的是,《南京零距離》一時間名聲大噪,兩個月后就成為江蘇地區能收看到的所有電視節目中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并保持了數年之久,成了中國電視界“零距離現象”掀起了中國“民生新聞”的浪潮。讀來感覺字里行間流露著一種作為新聞人的一種使命和正義感,孟非在這期間,敢于調查真相,說真話。
書中最后幾章講述的就是孟非在做記者時去希臘,意大利等國家采訪的一些經歷以及個人對民生和國家的一些看法。
從《南京零距離》,到《非誠勿擾》,孟非也并沒有因為自己的成功而自抬身價,很多節目中,孟非都會說自己一家人都是普通人。對于孟非的成功,在我看來,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本性使然的結果,孟非,一直都是那個孟非:睿智幽默,真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