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記得海明威說過一句話:我不刻意矯正缺陷,突出自己的優點就足夠了。世上沒有完人,哪怕是被黨報夸獎“三觀正得不要不要的李易峰也陷入了輿論的漩渦。金無足赤,更別想成為完美的代言人。但是,讀書是解救心靈的萬金油。
《幽夢影》中所說:少年讀書,如隙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讀的越多,精神世界就越大大地豐富。讀書,讓一個平凡人滿足了“獵奇”心理。
讀書,其實就是一次個人旅行,每一次暢游書海,就像到了一處客棧一樣,充滿了對下一次奇妙“艷遇”的期待,既充滿了遐想,又增添了閱歷和體驗,為終有所想、老有所聊埋下淺淺的伏筆。
清代學者趙翼在《閑居讀書》詩中寫道:“同閱一卷書,各自領真奧;同作一文題,各自擅其妙;問此胡其然,各有天在竊。”讀書,貴在理解和創新,若一味只去追隨書中味道,為書所是,為本所較,世上好書珍品怕是越來越稀少。書,是人生經歷,讀,便要觸類旁通,為自己所用,這才是讀書的真正道義。
讀書,是一種修養,腹有詩書氣自華是瓜熟蒂落的結果。讀書,是一份情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仗劍走天涯的豪邁。莫讓書本落草灰,萬物皆從書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