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收拾舊房子,翻出來我的幾本集郵冊,哇,這可是我小時候的寶貝呀。
我開始集郵,是跟大爺家的堂哥學的,他打小興趣廣泛,讀書、旅行、繪畫、集郵,再加上貌似歌手解曉東的長相,妥妥一枚文藝青年。
我對郵品也不大懂,反正跑腿去趟食品商店剩下的零花錢,基本上都跑去郵局買郵票了。那時候的郵局人頭攢動,發電報的,打長途電話的,寄包裹的,排隊買郵票的,都是長長的隊,不像現在,五個窗口關了三,大廳里擠滿了領退休金的老頭兒老太太。
我買生肖票,買小型張,買首日封,偶爾也能買四連和八連。
周圍人有信件往來,我都試探性地問問能不能把郵票送給我,一旦得到允許,就用剪刀連同信封一起剪下郵票,拿回家放到小碗內浸泡半個小時,再用鑷子小心翼翼地分離出郵票,然后攤開平整晾干,最后夾放到集郵冊子里。
學校里寫作文的時候,我會把我在郵票上獲得的一星半點知識加進去,記憶中班主任老師還因此夸獎過我。
集郵的小愛好大概持續了三四年,后來我就“移情別戀”把零花錢都用來租小說,買畫卡了。
反觀整個郵票市場好像經歷了幾個猴票高峰后就慢慢沉寂落寞了,偶爾閑逛古玩市場,還能看到熟悉的票品,然后恍惚覺得自己應該也曾經買過的。
愛人小時候也喜歡收集,他收集的是游戲廳的游戲幣。
因為那時候的游戲機,大部分還都是從日本或者港澳臺地區倒騰回來的二手機,所以好多游戲幣上面印有日文或者繁體中文。幣子正面的圖案千奇百怪,人物、動物、數字、字母、印花的,雖種類繁多,卻無一重復。
而孩子的收藏就是另外一種風格,他收集系列卡牌,有賽爾號,有奧特曼,還有神奇寶貝和火影忍者,幾塊錢一包買回來,像拆盲盒一樣地打開看看有無驚喜。
孩子說幸運的時候,會拆到具有特殊光澤和紋理的卡牌,這種卡牌因為發行量少或者錯版而身價上漲,搖身一變成為孩子世界里的硬通貨。
一家有三口,三人各收藏,無論哪一種,都是心頭好。
愛好,也許就是我們平靜生活里不慌不忙的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