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放暑假了,她在家看書,突然問我“姐,這本書你覺得怎么樣?”,她拿的是我大一時買的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我一時說不出來,只能喏喏地回答她“就那樣吧!”。其實我已經完全忘了這本書講什么了,當時這本書在暢銷榜,我跟風買了一本,依稀記得算是一本心靈雞湯類的。
我又找了一本我一個半月前看的一本漫畫書,結果我也忘了這本書講了什么。當然這類消遣書是看過就忘了也沒事,但是看一些實用類的書籍的時候,我們肯定是希望能夠吸收一點有用的知識,而不是看過就忘了。
正好最近看了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很適合我這類“看過就忘”的人。如果你有讀書但沒有記筆記的習慣,這本書也適合你。
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提出的觀點是利用一個筆記本來幫助你選書、購書、讀書和活用,還有他總結的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實用技巧。由于作者是日本人,日本的書籍編碼以及書店的擺放位置和中國比都是不同的,所以在“選書”“購書”中有一部分是自己添的。
選書
針對“選書”在筆記本上記錄“隨想筆記”和“各種報道的簡報”
隨想筆記:記錄平時的感悟
各種報道的簡報:盡情收錄感興趣的內容
從日常生活中取材,例如報紙、視頻、社交網站中提到的感興趣的書,還有一個很簡單的選書方法就是“書里推薦的書”。
購書
針對“購書”在筆記本上記錄“購書清單”
購書清單:找到真正想讀的書
購書清單是把“隨想筆記”中提到的書經過一個篩選、搜索后整理得到的。它是已經確定準備要購買的書籍。
購書清單分為兩類:
1.紙質:A4紙/便利貼。購書清單不用記在筆記本中,使用單獨的紙張或便利貼作為購書清單夾在筆記本里更好
2.電子:豆瓣想讀、亞馬遜心愿單......
列“購書清單”時除了記錄“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外,也可以簡寫“新書”“系列”“雜志”用來細分。
Tips:在中國網上購書會更快捷。如果想要迅速地去實體店買到自己購書清單上的書,可以選擇有相應網上書城的大型書店,去書店找不到可以找店員幫忙。一般書店比較小,而且每個書店的定位不同,會導致書的類型不同。不過閑逛書店也是一種樂趣,偶然碰到自己想買的書那就很值得高興。
讀書
針對“讀書”在筆記本上記錄“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將讀后感轉變成文字保存下來
準備:讀的過程中將重點或者感興趣的部分做記號
1.三個步驟:通讀→重讀→標記
2.兩個方法:
- 折角法:
- ** 書簽法:**
3.用標記區分對象:
畫線法:
- 普通直線:用于“重要”“客觀上很重要”“暫時先畫出”的情況
- 波浪線:用于“非常重要”“主觀”覺得值得重視”“想記住這里,以后加以運用”的情況
- 圓圈:用來圈出重要的專有名詞、關鍵詞、關鍵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內容
寫讀書筆記
1.“蔥鮪(wěi)火鍋式”讀書筆記**
五要素:
- 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 書名
- 作者名
- 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
- 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
前三個要素必寫,讓你有“原來那個時候我讀過這本書”的感覺,最簡單的讀書筆記從這三個要素開始。
“摘抄”的內容是看書過程中做過記號的,用畫線的方式和熒光筆都沒關系,只要標準出來就行。我一般是在標注旁邊空白的地方寫上一些簡短的評價,例如“Good idea!”“Great!”之類的,一開始的評論如果覺得很難寫,寫這些簡單的東西就可以,從易到難。
Tips:
1.評論和摘抄交替進行
2.重點放在“摘抄對自己很重要的文章”“和主觀評論”
3.如果沒有時間做復雜的摘抄,可以就在書的旁邊寫上評論,或者用一個便利貼寫上貼在標記的旁邊
2.剪報式讀書筆記
剪報式讀書筆記是把與書相關的東西“貼起來”,例如書腰、信息卡片、書簽、還有其他夾在書里的廣告、宣傳單等東西減下來貼在筆記本里。
活用
通過讀書筆記進行原創文章或思想輸出
準備:重讀
- 想要簡單回顧時——重讀讀書筆記
- 想回憶起更多時——參考書中的重點段落
- 想從頭開始看起是——重讀原書
重讀讀書筆記有助于深刻吸收書中的內容,便于內化和輸出。所以要養成重讀讀書筆記的習慣,固定時間,固定場景
把讀書筆記擴展成書評
借鑒“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從讀書筆記的制作(摘抄)和重讀中得到原創的文字(評論)和點子(想法)后,很容易輸出這種以書評作者的想法、解釋和自己對書的印象為主的書評。
有點像拆書幫的“RIA”的便簽法,把原文,自己的理解,結合自己的實際和將會怎么運用結合起來就是一篇書評了。
用讀書筆記解決問題
實質是利用“主題閱讀”來拓展某方面的知識,然后實踐解決問題。
假如工作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溝通能力”有所欠缺,可以找到至少三本關于“溝通”相關書籍,然后帶著例如“如何提高我和上司之間的溝通”的問題,找出三本書的關于這個問題的討論,做“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要點+評論),然后通過整理和總結得到自己想要的結論。
把讀書筆記作為創意素材
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
重讀筆記,把有用的信息組合起來,可能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創意生成。
實用小技巧
1.將檢索數字化
作者提倡的是用筆記本寫讀書筆記,當筆記本多了想找具體哪本書的筆記時就比較費勁,所以把“筆記本編號”“閱讀日期”“筆記類型”“書名”“作者”“出版社”錄入在電腦里,通過搜索馬上能找到編號的筆記本。
由于我個人是把讀書筆記寫上網上的,所以我就直接在筆記類型后面,插入了一個“筆記鏈接”,想看的時候打開就可以。
Tips:設置“關鍵詞”可以幫你更好地找到相同主題的書哦!
2.用“獨創版權頁”記錄書的履歷
可以用一張便利貼寫上什么時候在哪里買的這本書,什么時候看完的......寫完后貼在書的扉頁上,這就是你個人的“獨創版權頁”了。
3.不能小看有聲學問
對于“比較難”的內容,要先找軟肋。這時候針對某一個領域,聽演講、看視頻可能比讀書更合適。例如高曉松的《曉松奇談》和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有的例如看不進去的歷史或者哲學之類的我會聽聽他們講的相關的內容。
4.把書架分為“三塊”
- 愛讀之書一角:個人認為超一流的書,
- 廢棄書一角:不會再讀,準備處理掉的書
- 讀書筆記一角:30本左右最近寫的讀書筆記
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說:
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