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我們縱覽了社會學的興起。孔德開創了社會學這門學科,并為社會學規劃了研究框架,即研究社會要像研究生物一樣,從整體上研究。他將社會學分為社會靜力學和社會動力學,前者研究社會秩序,后者研究社會動力。斯賓塞則以拉馬克的生物進化論為社會學背書,將孔德的學說發揚光大,寫出了《社會靜力學》。那么,斯賓塞關于社會學提出了哪些核心觀點呢?
1. 社會這個有機體是一個超級復雜的復雜系統,不是能計劃、能預測、能控制的,人為干預只會適得其反,不要去做揠苗助長的蠢事。
我們以一件事例來理解斯賓塞的這個觀點。
1870年,英國《初等教育法案》頒布,強制要求兒童接受初等教育,那一年,斯賓塞50歲,已經在學術領域小有所成。他是反對普及教育的。原因就是,義務教育純屬揠苗助長,是不自然的,結果也是費力不討好的。
從斯賓塞的視角來看,社會是一個有機體,那么它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或者說文明的進程和后世的福祉,是由什么來帶動的呢?從歷史上看,往往不是由平民大眾,而是少數精英帶動。
普及教育之前,精英們和社會大眾可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兩個物種,他們各自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遵循不同的道德。比如,勤儉節約在平民看來是一種美德,但精英們卻正好持相反的觀點。王爾德在《自深深處》里,就表達了這種精英的道德觀“惡莫大于浮淺”,勤儉節約就是一種浮淺,而鋪張浪費追求的是一種美,一種格凋,一種品味。
這和我們想的可能有點不一樣,你或許會問,如果鋪張浪費是種道德,那么這種道德究竟有什么好處?我們可以從時尚領域一窺究竟。如各大時裝品牌的“高級定制”,全世界只有極少數的富豪可以享用得起。我們可以看看“高級定制”的走秀盛會,尤其是華倫天奴的設計,某一年的古羅馬主題,某一年的拜占庭主題,做出了史詩一般蕩氣回腸的美。這些第一流的藝術品,其中的各種元素會被分解,進入工業生產線,走進各大商場的品牌專柜,又衍生出各種山寨版本。可以說,在不經意間,平民的穿衣打扮,其實在源頭是被精英們影響著,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流變。正是這些精英,居高臨下地塑造出全社會的審美基調。是他們出于個人享樂的帶著華彩味道的奢靡,在許久之后慢慢使全社會的平民階層享受到這些奢靡的平價版。沒有了精英的奢靡,平民連穿衣服都要流于低級趣味啊。
那么,同樣的,精英文化也是在自上而下影響著社會的文化品味,擔任著文化領軍的重擔。現在,義務教育非要讓勞苦大眾向精英看齊,這不是人為干預嗎?太不自然了。
2. 同等自由法
這是斯賓塞《社會靜力學》里邊的一個核心觀點。它的涵義是:”每個人都有做一切他愿做的事的自由,只要他不侵犯任何他人的同等自由“。這是今天很多自由主義者仍然奉行的綱領。另外,斯賓塞在這本書里,還專門撰寫了一章《論國家職責的限度》,列覺了國家也不能以法律手段,侵犯他人的同等自由。書中列舉了大量政府插手,干涉他人自由,結果好心辦壞事的事例。比如,公租房和廉租房,掃黃打非,都是出現了與好心相反的糟糕結果。
有句話說,屁股決定腦袋。斯賓塞的前半生其實是飽受失業之苦的,但是幸運的是,1853年,他獲得了叔父的巨惡遺產,使得他能潛心研究。假若他小時候有義務教育法,成年后能享受最低工資保障,他的觀點是否會有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