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熊逸書院學習筆記-從斯賓塞的眼光看世界 下

前沿:

文化領域長久以來都是精英的陣地,目不識丁的普羅大眾是沒有什么發(fā)言權(quán)的。但這并不代表他們沒有文化需求。有陽春白雪,自然也有下里巴人?;蛟S你早就注意到這個現(xiàn)象,給人豐富精神滋養(yǎng)的古典音樂銷量總是敵不過流行音樂,影視圈也是如此。觀眾最愛看的,和專家評價高的,往往是兩重天。文化工作者也往往在藝術(shù)追求和迎合大眾之間,左右糾結(jié),這是什么原因?是人們的文化品味太低,對優(yōu)秀的作品沒有鑒賞力嗎?看了今天的文章,你就會明白不是文化越來越庸俗,而是時代變了,精英的話語權(quán)已經(jīng)逐漸讓位給大眾。

如果我們支持斯賓塞關(guān)于義務教育帶來不自然惡果的論調(diào),我們會搜集到哪些證據(jù)呢?(不要誤會,我其實是千千萬萬受益于義務教育的童鞋之一)

社會就像一個金字塔,有頂層精英,也自然有底層大眾。所謂各花入各眼,他們的閱讀趣味自然也是不同的。那個時候的精英們有大把的閑暇時間需要消磨,所以斯賓塞們擅長的就是這種殺時間的利器。如果你讀過《傲慢與偏見》,就會發(fā)現(xiàn)文章詞句處處是圓周。什么是圓周句呢?這是英語的一個典型語言風格。一個簡單的意思往往會寫上一大段,非要讀到最后你才能發(fā)現(xiàn)重點,邏輯嚴絲合縫,非常周正。這樣的文章讀起來,可想而知,得多么需要耐心,能看完那么多字,又要多么專心,不然,一個長長的句子讀到最后,一不小心,就忘了前面說了什么。

顯然,為生計奔忙的大眾們?nèi)狈@樣的耐心。以前他們不識字,但現(xiàn)在義務教育來了,他們也有閱讀需求不是?于是,1896年,英國北巖勛爵創(chuàng)辦了《每日郵報》,這是第一份面向大眾的報紙,也充分體現(xiàn)了大眾的閱讀特點:

1. 英語表達:短平快的句式取代了較長圓周句,

2. 新聞:開始迎合大眾的需求,從“國際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的新動向”轉(zhuǎn)向沒品的”雞毛蒜皮“。

此后,越來越多的報刊”降低品味”,北巖勛爵甚至專為女性讀者開辦了一份周報,《勿忘我》,開創(chuàng)了雜志配插圖的先河。這徹底惹惱了精英們,在他們看來,插圖是女性思維的表現(xiàn),男人看多了會影響他們的理性思維,社會越來越女氣,這怎么行?精英們決定反擊。于是,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開始了一場對決。

精英文化的領軍人物:弗里德里?!つ岵?/b>

宣揚:“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

這句話出自尼采的《查拉斯圖拉如是說》,尼采首先要表達的意思是:最高端的作品是作者用心血寫就的,所以讀者也要花心血去讀,而不是報以消遣,玩味的態(tài)度。不然,社會思想會越來越墮落。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用心血閱讀和寫作,這是人人之間的本能不同。尼采還提出了兩個標準

1. 深知讀者的人,不會再給讀者寫作;

2. 讀者應該是“偉大高強”的。

好嘛,按照這個標準,這個社會讀者就少了九成以上,就變成了大多數(shù)的文盲和少量圖書的社會。這,正是尼采認為健全的社會。

大眾文化的旗手:安迪·沃霍爾

宣言:商業(yè)是最好的藝術(shù)

沃霍爾創(chuàng)作了許多不朽名作,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創(chuàng)作的一幅畫《100個金寶湯罐頭》,罐頭們在精英眼里,代表了最呆板無生氣的大眾,而在這副畫里,100個罐頭緊湊排列,把“毫無個性”、“按部就班”充分強調(diào)出來;絲網(wǎng)印刷,這又是典型的機械復制手段,違反自然。但就是這樣的作品,居然在藝術(shù)市場拍出了天價,這是精英們怎么也理解不了的。

時代畢竟不同了,大眾文化勢不可擋。精英們會怎么選擇呢,他們選擇了堅守陣地,劃清界限,堅決不同流合污。所以,當你閱讀20世紀的現(xiàn)代文學作品時,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作品晦澀難讀,這就是作者刻意提高門檻的結(jié)果。

斯賓塞這時如果在天有靈,會不會說,看看,社會進化就是應該精英們自上而下的帶動,政府非要搞義務教育,這么一來,全反了,多么糟糕!

究竟社會會不會像他所想的那樣,越來越墮落呢?這個問題現(xiàn)在暫時按下不表。讓我們來思考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教育似乎就是一種很不自然的事務。那么我們?yōu)槭裁葱枰逃??如果我們來問斯賓塞。他會說。就像一顆橡子丟在地上,自然就會長成橡樹。小孩子會順應天性,自發(fā)自動地成長進化。但是社會變化太快了,而人的進化是緩慢的,有點跟不上社會的變化。人類在原始社會積累進化而成的各種特質(zhì),顯然是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求的,所以需要教育進行適應。但是斯賓塞也說了,這種教育也是一種自發(fā)而形成的,并不是很難,不需要去干預,終究一切都會好的,一切的不完美都會消失,一切不道德都會消失。這是基于拉馬克的進化論推理而來,生物總是由低級到高級進化嘛。

我們從斯賓賽的視角,看到了義務教育實行以來的社會變遷。下周,我們會找到另一個人物,狄更斯,看看他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我們會談談維多利亞時代最具影響力的一部勸善小說,查爾斯?狄更斯的名著《圣誕歡歌》,還有它的續(xù)集《古教堂的鐘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