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最有名的IP有兩個:
一個是孫悟空,一個是關二爺
盡管和那只一會兒和白晶晶談戀愛,一會兒想要暴打師傅的猴子相比較,關羽這個名字似乎在現代影視中較少出現,偶爾出現的時候,也不是主角,比如《赤壁》這樣的大片,當然了,馬三立的相聲中,那段著名的《關公戰秦瓊》里面,關二爺倒是響當當的男一號,不過對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場景,確實兩個:
- 一個在華人黑幫電影中,黑幫老大帶著一幫子小弟燒香拜關二爺,斬雞頭,雄黃酒,歃血為盟,顯得實在霸氣爆表。
- 另一個則是星爺的《鹿鼎記1》,里面的韋小寶為了除掉鰲拜,特意讓瘋了的武功高手海大富化裝成關二爺,企圖砍死鰲拜,后來因為海大富睡著了而功敗垂成……
在有中國人的地方,關羽始終是一個神話了的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出現的人物浩若煙海,被后人稱之為三絕的不過三人:
- 奸絕之曹操
- 智絕之孔明
- 義絕之關羽
所謂奸絕,算是負面評價,且不去論他,然后作為人間智慧的化身諸葛亮,身份地位都在關羽之上,后世關羽卻成帝君、成神成圣,這不得不讓人感覺到:“命運這東西真奇妙”,那么,世人如何打造關羽這個超級IP的呢?中國古代史專家,作為日本人的渡邊義浩的新書《神化的<三國志>英雄——關羽》,利用詳實的史料和故事,從武、義兩個方面,把史實的、演義的關羽重新解構,認真分析關羽形象如何逐步由割據政權的重要將領封神成武圣、財神,進而成為受所有中國人敬仰的頂級偶像。
傳說中的赫赫戰功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第一次知道關云長,是在近三十年前的露天電影院里面,當時新上映電影《關公》,是和爸爸一起看的,當時也不知道演員中如陳道明等大咖,所以對戲劇味道頗濃的古裝劇興致寥寥,只記得節目一開始不多時,正在無聊的我忽然聽到爸爸有些興奮的聲音叫我:
兒子快看,這就是著名的“溫酒斬華雄”……
一晃近30年過去了,長大以后,和爸爸一同看電影的時候,也幾乎沒有,這句“溫酒斬華雄”的典故卻讓我印象深刻。這是關羽在歷史上第一次“亮相”。而這本《神化的<三國志>英雄——關羽》中,用詳實的史料證明:“關羽溫酒斬華雄”只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小說家言,純屬虛構,不由讓人氣餒。不過渡邊義浩也認真分析了“溫酒斬華雄”在小說中的意義:
- 這是劉備軍團在三國群英里面第一次亮相,先通過華雄殺的18路諸侯束手無策,來說明華雄之勇,再用關羽溫酒斬華雄,更加映襯了關羽之勇冠絕三軍。后來諸多小說也借用了這種“一山總比一山高”的寫法,尤其是武俠小說中頻頻出現,
- 關羽的勇,體現在關外鼓聲大震,眾皆大驚,正欲探聽,鑾鈴響處,云長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其酒尚溫。作者渡邊義浩不僅引用魯迅先生對這段描寫的評價,更指出了從這里引發了曹操對關羽勇武的喜愛,從而為今后故事埋下了伏筆。
- 溫酒斬華雄映襯了關羽的勇,而接下的劇情,由通過“三英戰呂布”,把呂布的勇不可當推進到淋漓盡致。這種層層推進的寫作手法,讓人對這些武將的豪勇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小說中的關羽,除了“溫酒斬華雄”,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比如“千里走單騎”、“華容道”、“單刀赴會”、“刮骨療毒”、“水淹七軍”、“走麥城”……這本《神化的<三國志>英雄——關羽》中,作者渡邊義浩結合了陳壽《三國志》以及其他大量史料,逐一去核實關羽在小說《三國演義》甚至民間傳說中的各種輝煌戰績。盡管很多戰績可能是牽強附會,甚至子虛烏有。但關羽從一開始追隨劉備起兵,歷經大小戰役,最后成為蜀國第一大將,尤其是擊敗于禁、龐德,逼得曹操不得不認真規劃遷都事宜,這是不爭的事實。至于斬了顏良以后是不是又殺了文丑,華容道是報恩放了曹操還是曹操自己跑掉的,其實在整個征戰歷史的角度上看,并不是特別重要。
朝中無人照樣“升官”
關羽戰死麥城的時候,當時是蜀國的五虎將之首,前將軍、襄陽太守,鎮守荊州五郡,但不論是對于活著的關羽還是對于死后的關羽來說,似乎世人在意他的爵位是“漢壽亭侯”,這個來自曹操授予的爵位,影響力甚至遠遠高于他死后蜀漢給他追封的爵位“壯繆侯”。本書對于這個“漢壽亭侯”進行了豐富的考證,認為三國演義中那段故事有誤:
關羽先是被封為“壽亭侯”,堅辭不受,直到曹操封他為“漢壽亭侯”,才肯接受,表示關羽的忠義,和“降漢不降曹”的決心。
這一點在我們的歷史書中也早已經勘誤,漢壽是地名,亭侯是秦漢20等爵位中,侯爵的一種,由高到低為
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
如此說來,看起來并非位高權重。蜀漢政權事后追封關羽的爵位當然是侯爵中最高的一階——縣侯,可惜名字并不好聽:
“壯繆侯”,壯是勇猛的意思,而繆,則是“名實不副”的意思,因此,這是蜀漢政權對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嚴厲批評。一直到清朝乾隆皇帝,作為關羽的“粉絲”,為了愛豆的威信,直接下令修改四庫全書,把“壯繆侯”改名成“忠義侯”。
關羽生前并非三國第一猛將,但在身后卻節節高升。《神化的<三國志>英雄——關羽》一書中通過對歷朝歷代對關羽的追封,最早源于北宋,因為被遼、金等北方少數民族入侵,加上宋朝軍隊方面天然羸弱,反而關羽信仰開始盛行,作者渡邊義浩分析其中有三條原因:
- 一是關羽作為對抗北方民族入侵的國家保護神,被寄予很高的期待;
- 二是三國故事的普及,以及北宋朱明理學把蜀漢封為正朔;
- 三是晉商中開始出現真正的關帝信仰
尤其是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大概是軍事上已經不抱希望了,于是期待有大神相助,其“侯而公,公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升遷”由此開始。
一直到了清朝,最后被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歷史上,除了孔夫子孔圣人,再也沒有其他人能夠比肩。作為日本人的渡邊義浩還在書中強調了一個細節:中國歷史上,洛陽的關羽墓稱之為“關林”和曲阜的“孔林”一樣,這也是除了孔子、關羽以外,歷代賢人名將所絕無僅有的,即便是千古名相諸葛亮,或者關二爺的兄長劉備也不曾得此殊榮。
儒釋道中左右逢源
在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家經常此起彼伏,儒學當然從東漢一直到清末,除元朝短短90年外,一直處于顯學的地位,佛教和道教經常此消彼長,潮起潮落。在歷史上的名人、或傳說中的人物,往往會“身兼數職”,既是佛教中的神,又是道教中的神。關羽就是其中代表人物。關羽既是佛教中的珈藍神,又是道教中的三界伏魔大帝,更是儒家的武圣。我以前在二月河小說《康熙大帝》中看過有關關羽被封為武圣人的介紹:
之前打算冊封岳武穆為武圣人,但岳飛是抗擊女真的將領,于是選擇了關羽這位仁義忠孝勇兼備的將領為中華武圣。
本書中拿出清代短篇小說集《西湖佳話》,描述岳飛系關羽三弟張翼德轉世,如果這是當時世人公認的傳說,關羽作為兄長成為武圣則更加當仁不讓了。
最重要的是財神
中國有兩個財神,一個是手拿元寶的財神爺趙公明,另一個就是關羽。為什么關羽作為武將會成為商人的守護神呢?本書介紹的頗為詳細。自宋代以來,作為山西的晉商慢慢開始崛起,甚至逐步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在經濟上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強。晉商把山西老鄉的關羽封為守護神,其目的在于宣揚自己的地位。隨著晉商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導致關羽在神話傳說中的地位也不斷的增強。
到了明清時期,關羽的地位已經極為崇高時,反而不再是關羽因受商人崇拜而提高名氣,而是商人因崇拜關羽強化信義。即便是到了現在,海外的華僑中,關帝信仰依然成為了維系華人社會的核心信仰,這個原因很簡單:
- 一是關帝本身已經是中國神邸中極為重要的一員,在儒釋道三家中都擁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 二是關帝作為財神,讓背井離鄉的商人們更加看重。
- 三是關帝崇拜所提倡的義的概念,是在外漂泊的中國人抱團取暖的信仰之所在。
超級IP怎樣煉成的
因此,關羽這位三國時期的著名將領,在戰功和勇武方面并非同時代第一,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和姜子牙、韓信、霍去病、岳飛等名將相比,也并非冠絕古今。那么這個超級IP的興起,一方面是由于“義”這個我們中國人極為看重的品質成為了他最重要的標簽,另一方面和晉商延續千年不遺余力的宣傳關系重大。
對我們來說,通過這本書了解一個超級IP怎么打造的也很有參考價值:首先,你不一定要出類拔萃的絕頂,但你一定要有一個極為特別的標簽,讓別人認可你,其次,你必須符合一個階層或者一類人群的利益,和他們一起前行。成為他們心中的利益代言人,獲得越來越多的追隨者,在這個過程中,被賦予更多的意義。
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