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篇文章的都是有緣人,先握個手。
這是之前發過的一篇文章。由于我強迫癥犯了,不喜歡之前的封面,而我無論如何都不知道封面該怎么換~~于是只能把文章刪了重發。之后發現好像不用非要刪除文章,感覺智商受到了壓制......
這篇文章算是原文的高清重制版,不打算投給任何專題了,留作紀念吧~~
小時候,每到大年初五,經商的爸爸都會在接完財神后,畢恭畢敬的望著財神爺的畫像對我說:“兒子,看好了,畫像上這位財神是《三國演義》里的關羽關二爺!”
那時候小,爸爸說是也就是了,不過腦子里一直還是有疑問的:關羽好好的怎么就成財神了?
先簡單聊聊中國的財神文化
最初,財神是經商之人信奉的專屬神,你讓一個種地老農信奉財神也沒什用,老農或許更愿意信奉土地公公。
在中國古代,商人是不受人待見的。因為在農耕文化下,那時的人都種地,只有商人不事農耕,靠倒買倒賣掙錢。士農工商,商人排最后。
也正因如此,不受待見的商人們打心里渴望一位信得過的神仙來保佑自己。這就是財神文化的起源。
隨著時間的推移,手工業的發展帶動了商業的興盛,財神不再是商人專屬的保護神,每個人都有追求財富的權利,財神成了人人都愛的神。
在中國上千年的財神信仰中,隨著地域不同信奉的財神也不同。
財神分文武,甚至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都有不同的財神。
在眾多的財神里,有一位最特別,他就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關羽。
那么,關羽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
講真,作為一員武將,關羽這輩子真干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他沒像岳飛那樣壯志饑餐胡虜肉,也沒像戚繼光那樣英勇抵抗外族入侵,更不曾像鄭成功一般收復祖國的失地。
關羽就是一個普通的武將,官不過前將軍,在紛亂的三國時代里為了自家勢力拼搏奮斗而已。
甚至都不用把關羽和歷史上的其他名將作比較,單是和他同一時代的諸如夏侯惇、張遼、呂蒙、陸遜等人,他們的個人功績比關羽有過之無不及。
不過關羽確實做了一些吊炸天的事,是其他任何人都比不了的。
翻開《三國志》,關羽有特寫鏡頭的一戰,就沖入萬眾軍中手刃河北名將顏良,一招致命毫不拖沓。
這件事瞬間登上了《東漢日報》的頭版頭條,鬧得沸沸揚揚天下皆知,關羽也因此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榮膺漢壽亭侯。
“漢壽亭侯”聽上去很高大上,其實只不過是一個很低等的爵位而已,類似幼兒園的小朋友表現的很好,獎勵一朵大紅花。
盡管如此,“大紅花”也不是隨便誰都能得到的。成為漢壽亭侯之后,當時身在曹營的關羽,作為曹操手下的大紅人,本該盡忠盡責繼續效力于曹操,沒曾想他又做了另一件吊炸天的事。
關羽選擇回到原單位,去找他的老領導,那個正忙著四處眾籌幾近破產的劉備。這件事一下子又登上了《東漢娛樂播報》的頭版頭條,關羽瞬間成了當世第一網紅。
畢竟在那個時代,敢拒絕曹操的人,除了關羽,也沒誰了。
此后,關羽跟著自己的窮老板東跑西顛,無非做一些留守或斷后之類的差事。
直到劉備入川接管了劉璋的產業終于咸魚翻身,關羽干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件吊炸天的事。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他斬顏良19年之后,發動了震驚天下的襄樊之戰!
在這場戰役里,關羽斬殺大將龐德,招降曹氏元老級上將于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威風一時無兩,嚇得曹操險些遷都。
當時的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都想采訪到關將軍,一睹關云長的風采,然而關羽根本不在乎這些。就連孫權降下身段派使者到關羽那里,想讓自己的兒子迎娶關羽的女兒,使者卻被關羽辱罵而回。對此,孫權雖大怒卻無可奈何。
那時的關羽,曹操怕他,孫權也怕他,想來遠在西川的劉備也怕的不輕。獨霸荊州的關羽失去了任何約束,擁兵自立對他來說也不是沒有可能。所有人都屏息以待,猜測關羽下一步的動態。
關羽選擇乘勝追擊,加緊了對樊城的圍攻,沒想到卻在樊城碰到了如小強般打不死的曹仁。
俗話說“兔子急了也會咬人”,曹操終于被逼急,一邊派上將徐晃支援曹仁,一邊開始和孫權說起了悄悄話。
孫權這邊也沒閑著,派出了呂蒙準備偷襲關羽的后方。
據《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蜀記》記載:
當徐晃率領浩浩蕩蕩的援軍到達樊城城下的時候,重情重義的關羽在戰場上和老朋友徐晃聊起了天:“老徐大哥!好久不見啊!”
徐晃卻二話沒說給關羽一頓胖揍,關羽委屈的問徐晃:“大哥,你為啥這么對我?”
徐晃板著臉,冷冷的說道:“咱哥倆今天只談國事,不念舊情,大哥今天好好教你做人!”
關羽沒打過徐晃只好撤兵,沒想到早就受夠了關羽的麋芳和傅士仁已經向孫權開城投降,呂蒙的白衣特種兵也已經悄然而至。
關羽就這樣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三國時期的資深記者陳壽是這樣評價關羽的,捎帶腳也把張飛評論了一下,他說:“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并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用白話講就是:關羽這個人在當時絕對牛逼,忠義之氣是所有人的楷模,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但是關羽過分剛強而清高,并因此而滅亡,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可以說關羽是一個真實到骨子里的人,他重情重義,有著自己堅定不移的原則。他不會壓抑自己的情感,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他也絕不掩飾,敢愛敢恨毫不做作。當然,他也無比的清高自信,或者說是傲慢自負。
他堅持自己的原則。認為曹營不適合自己,他選擇離去。但曹操對自己有恩,他要報答之后才會離開。所以他敢闖進萬眾軍中弄死顏良。
他敢愛敢恨不會壓抑自己的想法。所以他罵走了孫權前來求親的使者,當然這里面有極度傲慢的成分。
他還有些孩子氣,喜歡聽到贊美。
馬超剛投到劉備帳下就被封了高官,關羽不樂意,給諸葛亮發微信問這馬超是個什么東西。諸葛亮見關羽大有找馬超單挑之意,于是給關羽回信說:馬超那小崽子跟張飛比比還可以,哪能跟你比啊!你看你胡子那么漂亮,就別跟他一般見識啦,么么噠!
關羽一看小亮亮夸自己的胡子好看,高興地把他和諸葛亮的對話截圖發到了朋友圈,還不忘曬上自己的自拍。
這樣一個有個性又做了很多吊炸天的事,并且荷爾蒙爆棚的男人,確實很容易受到歡迎。
人們喜歡關羽的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酵,像烈酒一樣越來越濃,直到千年之后,關羽成了神!
上千年的時間里,關羽成了義薄云天的代名詞,成了忠義的化身。
最能體現關羽忠義的事件,就是他封金掛印追尋舊主。
那么,關羽為什選擇離開曹操?
這里不討論關羽離開曹操跑到劉備身邊究竟走了什么路線,因為這個問題很無聊。關羽是不是真的過了五關斬了六將,以我的能力也無從考證。我只針對關羽離開曹操的原因提出我自己的見解,不喜勿噴。
我認為,關羽離開曹操只不過是做了一個自己認為對的選擇。
假設曹、劉、孫三個勢力是當時的三家公司,看看以求職者關羽的資質,他更適合去哪里。
曹操經營的曹氏公司早已上市。
聰明的曹操不當董事長,把董事長的位子讓給漢獻帝,自己只當個總經理。曹氏公司的人才結構大體是這樣的:以眾多夏侯及曹姓高管為主,這些人都是曹操的直接或間接親屬;由于曹氏公司架空了之前最大的國有企業,所以一部分思維固化的體制內員工也成了曹氏公司的主要成員;在曹操唯才是舉的政策下,曹氏公司又吸引了數不清的人才,這些人才有著不同的出身,來自不同的階層。曹氏公司可謂人才濟濟,想不強大都不可能。
在這樣的公司里想要升職加薪簡直太難了。
孫權經營的孫氏集團是一個家族企業。
老爹孫堅帶領一批好兄弟下海淘金,兒子孫策又在老爹的基礎上四處融資,讓這個企業初具規模。到了孫權這一代,孫權吸取了哥哥的經驗教訓,積極籠絡江東的各大財團,分給大財主們股票讓他們成為公司股東。孫權自己則穩做和事佬,權衡著江東各個家族間的利益。人才結構以江東士族階層的頂尖人才為主,老爹孫堅的老伙伴為輔。基本上在這里上班的員工都有些背景,起步都很高。
所以孫氏集團內部結構相對復雜,想在這里混出名堂,沒本事沒背景沒名望還真不行。
劉備作為基層創業者,他所經營的創業公司是三家里發展最坎坷的一個。
劉老板野心大,人脈廣,不甘心給別人打工,想創業又處處受人打壓,創業之路一直很悲催。手底下的員工都是些來自最底層的小老百姓,就連諸葛亮也自稱布衣躬耕于南陽。直到后來,劉老板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劉璋請他去家里做客,劉老板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個反客為主,撬走了劉璋的企業。因此劉氏公司的人才結構以基層人才為主,西川本土人才為輔,基本上是一種城鄉結合部的狀態。
在創業公司里,只要你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綜上所述,如果關羽最初沒有遇見劉備而是直接去了曹操那里,以他的能力,同樣可以混的很不錯,但也僅僅就是不錯而已,官職不會很高。因為沒什么像樣的功績,從底層做起,真的不要妄想在曹操手下混出什么名堂,因為人才之間的競爭真的太激烈了。
關羽沒什么背景,如果作為職場新人在孫氏集團也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
追根溯源,關羽就是普通老百姓一個,還曾因殺了人四處逃難。直到遇見劉備,殺人犯關羽的人生才有了轉機。劉備對關羽有知遇之恩,并且作為創業團隊的核心成員,關羽于情于理都不該舍劉備而去。所以,關羽幾乎沒有選擇的余地,最適合他地方,就是劉備那里。
但是歷史給了關羽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
建安五年,曹操處理完董承之亂,抽了點時間揍了劉備一頓,劉備跑到了袁紹那里,而留守下邳的關羽則被曹操擒獲。迫于形勢,關羽留在了曹操帳下。
小說所謂的“降漢不降曹”,其實就是投降了,美其名曰“跳槽”。
從劉備手里挖來了關羽,曹操待之如上賓,恰逢官渡之戰在即,曹操急需更多的人才用來對抗強大的袁紹。關羽能加入自己,曹操很高興,拜關羽為偏將軍,生怕到手的人才跑了。
然而沒過多久,曹操就發現關羽似乎并無久留之意。于是讓關羽的好朋友張遼去試探性的問候一下。
關羽明白張遼的來意,嘆著氣做出了這樣的回答:“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關羽的話簡直就是一份赤裸裸的辭職報告,張遼糾結了好久才敢把關羽的話告訴曹操。曹操當然是個明白人,贊嘆關羽為忠義之士。
后來關羽弄死了顏良,曹操見識了關羽的能力,趕忙給關羽加官進爵重加賞賜,想要留住這個萬中無一的人才。
然而關羽最終還是選擇回去找劉備。
在《三國志?武帝本紀》中是這樣記載關羽離開一事的,只有一句話:關羽亡歸劉備。
可見,關羽是擅作主張自己跑回去的,這個“亡”有逃亡的意思。
在關羽自己的傳記里,詳細記載了他出走前的準備工作。
知道曹操不會放自己走,關羽留下書信,曹操賞賜的財物他分文未動,凈身出戶,也就是所謂的封金卦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絲云彩,走的十分堅決。
想來關羽離開時是和曹操手下的將官發生了一些沖突的,很多人請求帶兵捉拿關羽并將他就地處決。曹操只說了一句話:“彼各為其主,勿追也!”關羽因此得以平安的回到劉備身邊。
關羽最終還是放棄了這次選擇的機會。
劉備的公司再小,可從無到有的一點一滴都記錄在自己心里;曹操的公司再大,自己在那里也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員工而已。
劉備或許窮困潦倒,卻可以和自己同睡一張床共乘一輛車,不似兄弟勝似兄弟;曹操或許兵強馬壯,或許對自己很熱情,可他對誰都一樣熱情,自己終究只是一個員工。
劉備手下有張飛這樣的好兄弟,可以和自己開懷暢飲天南海北的侃大山,這樣的公司更像家,不會感到壓抑;曹操手下不是官架子十足的國家公務員,就是曹操的心腹,他們要么姓曹要么姓夏侯,自己很難融入那樣的圈子。偶爾有幾個像張遼、徐晃那樣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但終究還是自己的同事罷了。
感性的思考,自己放不下對劉備的情誼。
理想的思考,曹操不適合自己。
關羽做了一個他認為對的選擇!
歷史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其實在三國初期,“跳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畢竟亂世紛雜,找對一個合適的老板很重要。
跳槽次數最多的莫過于劉備,一輩子不知跳了多少家;跳槽跳的最拽的人是賈詡,一天跳三回,還差點把曹操弄死。
但是像關羽這樣從一個弱勢老板跳到另一個強勢老板的手下,最后又選擇跳回原單位,在中華上下五千年里,恐怕也僅此一份。
正因如此,關羽注定要被一書再書,而且還要大書特書,甚至不惜把他奉為神明!
關羽的成神之路
對于關羽的崇拜早在三國時期就開始了,那時的關羽就如現在的胡歌、鹿晗一樣擁有無數的迷妹。
人一紅就會有緋聞,不過關羽的緋聞都是充滿正能量的。這些緋聞被傳了幾千年,越傳越神,終于在《三國演義》里被綜合整理了一下。
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華容放曹公、月下讀春秋、單刀赴險會。
關羽還有了一套吊炸天的裝備: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
然而這一切還僅僅是普通老百姓對于關羽的崇拜,真正讓關羽登上神壇的是官方對他的崇拜。
對關羽的官方崇拜,從宋朝開始在清朝達到頂峰。
由于宋朝是兵變篡權篡來的江山,統治者自己心里虛,加之當時內憂外患,官方需要找一個忠君護國的典型來加以表彰,用以告誡世人:你們要向這個人學習,忠于國家忠于黨!百姓們則需要一個英勇神武能爭善戰的武將來滿足自己的意淫。
挑來挑去,符合所有條件的,沒有比關羽更合適的人選了。
關羽就這樣在千年之后被請了出來,接受后代皇帝的表揚。
沒想不到一發不可收拾。
歷朝歷代的皇帝對關羽追封的稱號如下圖:
表格數據整理于網絡,也許有不準確的地方。一些過于瑣碎的稱號沒有整理在表格中。
關羽最終在百姓和統治者的共同擁護下正式登上神位!
那么問題來了,百姓們歡歡喜喜的將關羽大神請進家中,關羽總該有些表示吧!
作為一個神總要有一定的職能吧。
最親民最簡單粗暴的職能就是:財神!
誰不想財源滾滾日進斗金呢?如果請來一尊神卻不知道神是干嘛的,那么在窮苦老百姓的潛意識里,想對這個神許的第一個愿望恐怕就是:請給我一點錢吧!
所以成了神的關羽理所應當的擁有了招財進寶的職能。加之關羽生前勇武,百姓們相信大神關羽一定可以驅魔鎮宅,成為家里的守護神。
請來一尊神,既能招財進寶,又能鎮宅消災,一神多用,可以說關羽是一位接地氣的經濟適用神!加上關羽夠忠誠夠靠譜,家里請來這樣的神絕對可以放心!
說到底,對于關羽的崇拜只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衷心的向往。
美好生活不是信哪位神能得來的!
廝人已逝,歷史已遠,而前路還很漫長。
滾滾長江,沖不走最璀璨的星。
浪花淘盡,我們還要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