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來自珠海的家庭教育專家蘇主任,實時分享實用又易懂的家庭教育方法給大家。如果你也在育兒過程中感覺到困惑或者挑戰,那么請一定要關注我,“蘇主任Talk”讓你輕松育兒,孩子成長健康又快樂!
以往,和蘇主任咨詢的很多家長都會問我一個問題:如果我想學家庭教育,應該怎么入手呢?我也看了很多家庭教育、親子教育相關的書,但是我覺得沒什么用啊,到底怎么做才對呢?
其實,蘇主任都會問這些家長一句:你看過的,學過的,有沒有落到實處去做?你做過嗎?你邁出了那小小的第一步了嗎?
回答往往都是沒有,或者忙,或者其他的各種理由。
家長很多時候都會習慣地把問題責怪到孩子身上,總認為這是個教不了小孩,總覺得孩子怎么都不聽自己的話。然而,家長自己有沒有做錯呢?我們就能保證自己100%沒有錯嗎?
還有,孩子們做出來的這些讓我們覺得不正確的行為,到底揭示了他們背后的什么目的呢?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你有仔細覺察過嗎?你有想過嗎?
如果沒有,那么今天就請安心下來,和蘇主任一起學習一下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第一步:覺察。
覺察
當寶寶還非常小的時候還不怎么會說話,爸爸媽媽們都不知道寶寶到底想要跟我們表達什么。等寶寶略微會話了,卻又沒辦法像我們大人講話那么流暢,我們依然很難明白孩子到底想要和我們說什么。蘇主任這里就要問問各位家長,我們是否有耐心聽完孩子的表達呢?
除了說話,孩子們常常還會做出很多讓家長生氣的行為舉止,各位爸爸媽媽們又是如何應對的?抓狂?打罵?大發脾氣?其實,這里就是家庭教育的第一個難關了:情緒管理。
氣頭上的我們,是無法理解孩子為什么這么做的,和孩子硬碰硬只會導致火上澆油,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讓親子關系變得更糟糕。
爸爸媽媽這個時候只需要一個深呼吸,停下來,嘗試告訴自己“孩子似乎要給我表達他心底里的想法”,看看孩子,觀察孩子到底想要向我們表達什么信息。覺察一下孩子為什么會做出這些行為,這些行為背后的信念是什么呢?
冷靜下來,學會觀察。你不一定馬上就能明白孩子到底要給自己表達什么,但是至少,你會減少自己亂發脾氣的情景,孩子也會感覺更舒服。慢慢地,你也會學會了發現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了。
錯誤行為的背后
記得之前在一個網站上看到一則這樣的故事:在國外,孩子很高興的在爸爸新買的車上亂寫亂畫,爸爸看到之后非常生氣,情緒上來了之后完全失控了,拿起斧子就把小孩的手砍斷了。
孩子徹底失去了雙手,當他冷靜下來再看到車上亂涂亂畫的內容全部都是“爸爸我愛你”的時候,這位爸爸后悔都已經來不及了。
這則故事極有可能是杜撰的,然而我們卻可以用做自己的警示。
不知道從故事里面,各位家長們又能覺悟到什么?每當孩子做出一個你認為很無理的行為時,你第一反應似乎不再應該是發脾氣,而是應該嘗試讓自己冷靜下來,嘗試覺察孩子這一行為動作背后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
制定規則
相信所有家長都會遇到一個讓人惱火的情況,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就開始學會拿筆在家里的墻上、沙發上、家具上亂畫,這個確實讓人特別惱火!不讓他畫,他還給你又哭又鬧,讓人特別生氣。
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們心里是怎么想的?是趕緊禁止孩子亂寫亂畫嗎?這樣可能會扼殺他難得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又或者是想辦法為孩子創造一個畫畫的空間?想辦法給孩子制定一套規則呢?
怎么才能做到呢?我們是否可以給寶寶準備一支可以擦除掉的畫筆?我們是否可以為他準備一個可以盡情作畫的空間?我們是否可以通過習慣養成,讓他知道只可以在指定的空間畫畫,讓他區分游戲區、吃飯區域、睡覺區域?這樣的區域規則指定是非常受用的,當孩子在指定的空間里他就會知道,這個空間是用來做什么的,他可以在里面做什么事,該做什么事。
當他沒有按原來計劃去做事情時,你可以觀察他,他為什么會這么做,他想向你表達什么,傳遞什么信息。
請先冷靜覺察
在育兒過程會發現,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先冷靜覺察,而不是先生氣。如果在第一反應是生氣罵孩子,他可能會失去很多天賦的能力,他會覺得很傷心難過,甚至會變得自卑。
如果家長沒有設計一個良好的環境和規則,讓孩子可以好好的遵守規則,孩子自然就不會懂得規則感了,于是就會不斷挑戰我們的權威,讓我們相當難過。
當孩子有不正確行為的時候,你可能完全不知道他其實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而已。
有些孩子在爸媽面前摔東西,其實這不是他本意,也許只是因為爸媽跟別人講話沒有理會他,他才摔東西來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但是孩子始終就是孩子,他的世界里面沒有那么的“好方法”,他當下想到的就是只能用這種破壞的方式得到父母的關注。
其實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小時候也都是這樣的,我們也會故意做一些事情,目的只是想得到爸媽的關注,僅此而已。
當我們也長大了,成為了爸爸媽媽之后,我們是否也能理解我們的孩子呢?我們小時候沒有被彌補的心,現在是不是要對我們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耐心和覺察呢?
覺察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事,觀察孩子以及觀察這件事,可以讓你自己成為一個理性的家長,孩子也會在當中得到非常多的安全感。他會覺得我爸媽有在看我,有在聽我說話,能理解我所做的事。這樣被爸爸媽媽認可的了解的感覺真的特別好。
蘇主任說
育兒本來就不容易,孩子到來了,我們就應該對他負責。家庭教育本來也不簡單,身為家長,我們依然還是要學習的。面對孩子的不正確行為,我們可不可以做到,先冷靜觀察,覺察孩子的需求,看他想要表達什么和想要做什么,他需要什么我們為他做什么,我們再來做一下步的決定。
各位家長,你又是怎么看的?歡迎在評論區告訴蘇主任,或者和大家一起討論!
我是來自珠海的家庭教育專家蘇主任,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家庭走向幸福。你想知道更多處理孩子以及自己情緒的好方法嗎?歡迎關注“蘇主任Talk”,你的每一次點贊、轉發、評論、收藏都將是蘇主任堅持高質量分享的最大動力源泉哦。
如果你有育兒、家庭相關問題,歡迎找蘇主任哦。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