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堅持,我精彩!二十天讀寫紀實之一
? ? ? ? 讀書書名《美的沉思》,作者:蔣勛。
? ? ? ? 初識蔣勛先生是在"喜馬拉雅FM"查找畫家達·芬奇的資料時,首先吸引我的是他的聲音,音色純凈、語調平緩、沒有任何的修飾,仿佛夏日午后媽媽熬的綠豆粥,樸實溫暖、入口入心。在心理學里,聲音是有療愈作用的,我很好奇能夠發出這樣和諧聲音的蔣勛先生,是一個多么有美感的人。
? ? ? ? 品讀先生的書,宛如與美攜手,從舊石器時代美的曙光到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從古埃及美學到長江流域良渚文化,美之于蔣勛,如同是一種信仰,而他用布道的心情傳播著對美的感動。
? ? ? 先生說:"人類終極的自由,便是審美上的自由。審美的自由,是一種心靈的自由。經濟上困窘,政治上被限制,思想上受禁錮,但仍然可能有心靈上審美的自由。一個人必須得到審美的自由,才能稱得上是個獨立和完整的生命。"
? ? ? ? 掩卷沉思,我發覺先生并沒有具體地說明什么是美,他只為你提供一個線索,一條脈絡,一個思路,讓你去想、去沉思,美到底是什么?美是靜定下來沉思的力量,沉思色彩的強烈,會是梵高的《向日葵》;沉思筆墨的暈染,會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正如書的扉頁上寫到:沒有美,沒有沉思,也就成就不了文明。
? ? ? ? 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有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所謂審美境界,就是要審美地生活,要活得美。或許,美之所以動人,正是因為里面充滿了人性的溫暖。
? ? ?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月光、海浪,微風,雨露都是美的"領路人"。讓我們繼續與"美"同行。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