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過很多方式開始這篇文章,比如:畢業將近兩年,總想寫點東西......,再比如總有許多話壓在心里,想寫一篇文章抒發難以表達的感情......類似這類的文字,我實不愿再寫,只因兩點:1、過于矯情,想寫就寫,何必如此無痛呻吟;2、按照我以往的經驗,寫完這些內容,我必會不知道如何開始寫下一段落。所以,以上文字便是開始,(*^__^*) ......
今天是5月14日,再有5天入職新公司就半年了,再有34天畢業整2年。2年時間,分別在蘇州、鄭州、北京三地換了多分工作,還未穩定下來。家中父母以前會勸告我:老大不小了,找個工作穩定下來吧!這些話是在來北京前經常聽到的,因為未告知他們已離開鄭州。這半年的時間,我保持每周和他們通話,像在鄭州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假期無法回家。所以他們以為我已經在鄭州穩定下來了。在鄭州時,回家的車程只有2小時,50塊錢的一張車票輕松到家。雖然他們未發覺我有什么不一樣,但是每次電話還會問:下次放假回來嗎?而我也只能用各種借口搪塞過去。
前段時間,看到過一篇關于“大城市的一張床還是小城市的一套房”的討論。這個話題已經被討論了很久,但它不過時。我曾在鄭州待過三個月,那是個不算小的城市、那里的房價不算高,努力工作我也可以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雖然鄉音完全相同,可后來還是在一周內決定打包離開了,選擇離開那里,可能是因為工作、可能是因為生活節奏、可能是......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兼老鄉,畢業兩年的時間一直在做淘寶。剛開始的時在廣州和別人一起做,后來直接回河南老家,在老家開網店。我很佩服他的決斷,因為在農村老家,畢業大學生不在外面工作回家(即使在家也能賺錢),是要承受別人背后的議論:大學畢業又怎樣,不一樣回來嗎?幸虧我家孩子當初沒有上大學,要不又浪費一筆錢。瞬間會有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即視感。
有和他聊過關于網店的經營狀況:生意不好做,但每天一兩百的盈利還是能夠保證的,自己現在也帶著幾個“徒弟”一起做。最近看他朋友圈,每天早上都會和“徒弟們”一起尋找老家附近的“新大陸”:一片果園、一片樹林、一條小溪水,還有他們新發現的適合野外燒烤的地方。羨慕他,小城市里活的依舊瀟灑~
我另外一位大學同學兼女神——喜歡了四年的一位女生,畢業后直接去了成都(四川人)。一直以來,她都是那種很優秀會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雖然聯系不多,但我也會時常關注她朋友圈的動態。最近,她發了一些關于工作的感慨:工作是為了有口飯吃養活自己還是去做喜歡的事順便帶來點物質?原來她也曾處在迷茫之中,不是我幸災樂禍而是忽然覺得畢業后的這幾年過的很辛苦而這并不是我一個人會遇到的問題,對工作有些許排斥,我也并非個例。
四年的大學無憂生活讓我們無法理解社會、職場的殘酷,已經把我們慣壞了。而社會不會對我們遷就,這使得剛畢業的前幾年時間覺得異常痛苦和迷茫。我在畢業后的第一年甚至還浸淫在大學四年美好時光的回響中,期待時光倒流重新來過,期待能夠再次回到校園(通過考研)。不過后來發現,夢已醒。
說實話,我是一個比較自卑的人。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會覺得自己做不好、覺得領導要給我挑毛病了。久而久之,做什么事都變得唯唯諾諾。最近忽然發現,每次完成的東西詢問領導意見的時候,都會得到肯定的答復。這是我信心大增,更讓我高興的是領導給別人指導時竟然拿我之前做的東西當標桿。原來我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需要的只是正視自己,再多一些勇敢而已。
最近在看李笑來的《和時間做朋友》一書,覺得大受感觸。很多事情做不好,你的理由是這件事情不感興趣,所以會排斥。可那些感興趣的事情也未必會做的好呀!事實是我們沒用心做好,所以用一些借口來逃避而已。
啰嗦了這么多,真心是想到哪里,寫到了哪里~但這些都是我想說的話,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