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楚漢戰爭,結局早已注定》
楚漢之爭大家都很熟悉,從表面意思上來看,就是楚國和漢國在打架唄,這么簡單是吧!再往更深層講一點,就是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斗爭。那我為什么,說結局早已注定的呢?我想你們肯定會這樣說:歷史都已經發生過了,我們已經早知道結局了,這不是注定是什么呢?反正你也沒有時光穿梭機,回不到那個時候,去修改歷史。我只能說,你這樣的想法沒有錯。但是我今天想講的是,假如我們在那個時代,我們也知道最后項羽會輸。
那我們就先從項羽的最后一場戰爭——垓下之戰。
當時,齊王韓信親率三十萬大軍從齊地南下,占領楚都彭城和今天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自東向西夾擊項羽;梁王彭越率軍數萬從梁地出發,先南下后西進,于劉邦本部軍共同逼楚軍后退;漢將劉賈率軍數萬會同九江王英布、合兵十萬,自淮北出發,從西南方發動對楚地的進攻,先克壽春,再攻下城父并將此城軍民全部屠盡;而鎮守南線的楚將大司馬周殷卻在此時判楚,先屠滅六縣,再與英布、劉賈會師,隨后北上合擊項羽;同時,得到關中兵丁補充的劉邦則率本部軍二十多萬出固陵東進;漢軍五路大軍、合計近七十萬之眾,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摘抄于上文)。這也可以看出劉邦和其他國家的一些配合,還有彭越,他們一起包圍了楚軍。就比如說彭越他們從梁地出。這個就是劉邦的一個戰略(摘抄與論文),然而項羽還是沒有任何策略的,在作斗爭。
在策略上,劉邦要比項羽要好得多,而在戰斗力上項羽要比劉邦好得多。那你們可能會問了?不是武力更能解決問題嗎?我只想說有可能,但是這個問題不存在,在劉邦身上,因為劉邦到了后期,有很多人會找他聯盟,在加上之前打敗過的那些國家,他還有一些人才,那么多的兵力,總比一個人要好吧!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那劉邦有多少個“臭皮匠” 還比不過,項羽他一個人嗎?
最后總結出兩點,第一是因為項羽太沒有策略了,沒有劉邦有頭腦。第二, 就是太以自己為中心了,認為自己可以打敗全天下。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