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方法庫定律之六:靈感頻率定律
一個人對一個問題做思維加工時,產生創造性思維成果的頻率,與思維方法庫存儲的思維方法數量成正比。
01??機械式的思維方法論
成功的捷徑,總是讓不愛思考的人迷失。“一萬小時定律”就是這樣一個令人瘋狂的成功捷徑,使很多人了失去了應有的思考能力。
他們堅信,人生成功 = 正確的方法 × 大量的努力。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 ,訓練10000小時,任何人都能夠成功。
把一切看不見的復雜東西,以公式化的形式表達,你只需要努力執行即可成功。長期以來,我們總是這樣,試圖簡化萬物,作為取得成功的捷徑。殊不知,他們已經陷入了一種機械式的思維方法論之中,根本無法取得長遠的成功。機械式思維方法論是一種靜止的方法論,它們常常無視不斷變化的環境,把一切問題模式化,以大量的努力來取得成功。
然而,我們今天的世界處在飛速變化之中,你已經很難通過模仿他人正確的方法來取得成功。正如,今天你很難通過模仿馬云的思維方法,來再造一個淘寶。思維方法具有極強的時代性,任何人不可能通過簡單模仿前人的成功來取得今天的成功,無論多么努力也無濟于事。市面上所謂“正確的方法”,只是相對他人的“正確”,從來只有借鑒意義。
思維方法能夠幫助你高效思考,節省時間,從平庸走向優秀。但是,你想要取得成功,還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創造自己的思維方法,構建自己的個人方法論。我們之所以能獲得人生的成功,不是因為模仿他人的思維方法,而是因為采用了新的思維方式解決了新的問題,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價值。
02??高手善于創造自己的思維方法
雖然今天的思維方法已經非常多了,但是,每年仍然有不少的思維方法被創造出來。你如果留心個人高效能類的書籍,就知道了每年有大量的歐美書籍仍然在創造新的思維方法。我們以時間管理類思維方法為例,雖然有風靡全球的四象限時間管理方法,但是,后面依然出現了各種時間管理方法,比如清單管理、番茄時間管理、GTD時間管理、ZTD時間管理、精力管理等等。
優秀人喜歡模仿他人思維方法,而高手則善于創造自己的思維方法。別人的方法固然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解決問題,但是,個人自身的問題往往具備個人獨有的特征,并不能盲目照搬他人的方法。
比如學習這件事,由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基因和性格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習慣。有的人喜歡讀書,有的人喜歡討論,有的人喜歡行動,有的人喜歡在實踐中學習,有的人喜歡共同學習。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很難進行統一和調整。如果你想通過模仿他人的方法來掌握學習,多少會有點削足適履,與自身不相適應。
思維方法的終極之道是,不為方法所束縛,善于創造自己的思維方法,自由地運用思維方法。我們會看到,很多高手學習到最后便不再拘泥于任何一種方法,而是能夠就一個問題創造出非常多的思維方法。他們已經從模仿別人的思維方法中走出來了,掌握了自己創造思維方法的秘訣。
比如劉潤老師的人生商業模式,它融合了不少的思維方法,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思維方法論。?
03??靈感頻率定律:自己創造思維方法的密碼
a.思維方法數量決定了一個人的創造性思維
面對老板提出的同一任務,有的人只能想出兩三種方案,而有的人卻能像萬花筒一樣創造出無限的方案。不是前者有多呆滯,也不是后者有多聰明,而是他們思維方法庫的思維方法數量有著天壤之別。
以往我們認為思維方法與思維方法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每一種思維方法都是獨立的存在,它只是解決特定問題的思維工具。事實上,思維方法與思維方法方法之間完全可以發生聯系,相互借鑒和融合,產生新的方法。例如,GTD時間管理雖然作為一種新的思維方法,但它充分融合了清單時間管理和四象限時間管理兩種思維方法。思維方法之間只有相對的獨立,而沒有絕對的獨立,它們之間雖然彼此不同,但又相互聯系在一起。
面對同一個問題,只掌握少數思維方法的人,他們能夠想到的解決方案往往十分有限,而且沒有創意。相反,積累了大量思維方法的人能夠就問題提出許多創造性方案。他們不再受到思維方法自身局限,進行簡單的練習模仿,而是發揮了自己的創造性,對思維方法進行了重新組合和創新。量變產生質變,思維方法庫對他人而言,已經不是存儲思維方法的倉庫,而是一個可以生成新的思維方法生態系統。只要遇到問題,他們便可以從思維方法庫提出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方法。
b.如何自己創造思維方法
那么如何才能產生源源不斷的創造性思維方法呢?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掌握思維方法只能學習和自己摸索。但是,席文舉老師提出的靈感頻率定律 (也叫創造性頻率定律)指出了,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創造性思維方法,并且所創造的頻率與我們思維方法庫存儲的思維方法數量成正比:
一個人對一個問題做思維加工時,產生創造性思維成果的頻率,與思維方法庫存儲的思維方法數量成正比。
該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
F=nkF:靈感頻率,n:思維方法庫存儲量,k:經典科學思維方法占據思維方法庫的比例系數
靈感頻率定律顛覆了我們過去對思維方法的認知,打開了掌握思維方法的全新世界。思維方法不再僅僅局限于學習他人,而且還可以自我創造。
知識需要積累,思維方法也要積累。思維方法積累比知識積累更為重要,你只有掌握了思維方法,才可能調動所有知識。然而,我們的教育長期只注重知識積累,對思維方法積累常常得不到重視。很多人只把思維方法作為臨時救場的工具,而忽視了自己的思維方法庫長期建設。你會看到很多人一生都在向外尋找思維方法,而從來沒有創造過自己的思維方法。
靈感頻率定律開辟了思維方法建設的新路徑,你越注重思維方法的積累,就越容易就一個問題創造出無數的新思維方法。我們的思維方法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從前人的思維方法中冒出來的。過少的思維方法,只會讓你思維越來越凝滯,無法靈活掌控越來越復雜的生活和工作。只有掌握足夠的思維方法,你才能讓自己的大腦充滿了無數的奇思妙想,去創造地解決問題。
另外,經典科學思維方法占據思維方法庫的比例系數直接影響著全新思維方法的創造。我個人曾整理過不少的時間管理思維方法,發現很多新的時間管理思維方法雖然非常新穎,但是它們往往都是經典的思維方法重新組合而已。比如,清單時間管理就是一種經典的思維方法,GTD時間管理、番茄時間管理、精力管理都是被大家廣泛運用的思維方法,但是它不過只是清單管理、四象限時間管理、要事優先等經典思維方法的重新組合。
你只有掌握了足夠的思維方法,才能對思維方法進行靈活運用,創造出有個人特色的思維方法論。僅僅只對少數的思維方法進行刻意練習,往往容易讓你走入死胡同,喪失了方法的靈活性,而不能適應新的環境。
04??與眾不同的成長路徑
被譽為硅谷天使和投資界思想家的彼得·蒂爾在面試應聘者時,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在什么重要問題上你與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今天,靈感頻率定律應該可以給出很好的答案。當你積累了足夠的思維方法數量,你就不會拘泥于他人的思維方法,而能對一個重要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個人積累的思維方法越多,他就不會迷信任何一種思維方法,而能理智地審視每一種思維方法的優勢和劣勢。面對重要問題時,他自然能產生不一樣的創意,提出自己獨有的思維方法。
恰好這就是一個人與眾不同的成長路徑,你已經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了,而無須模仿他人了。
參考書籍:《思維方法庫:一個人的智慧銀行》
更多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