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斯蒂芬將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分到兩個大類別里面:個人領域的成功和公共領域的成功,前者是修身,修身是公共領域成功的基礎。
這與中國儒家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點類同,都是倡導從內而外的改變,先改變自己,再造就環境。
內容簡述如下:
1、積極主動: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摒棄被害人角色,不怨天尤人,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2、以終為始: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在腦海里醞釀,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和團隊在做計劃時,都應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此塑造未來。
3、要事第一:時間管理矩陣中,應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象限,無論是否緊迫,這些都不重要。應花費更多時間在第二象限上,以減少第一象限事務的數量。
4、雙贏思維: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和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雙贏既非損人利己,也非損己利人,雙贏思維是鼓勵我們找到一種互惠的解決辦法。
5、知彼解己:當我們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誠信去了解聆聽別人時,才能開啟真正有限的溝通。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6、統合綜效:談的是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創造出第三種更好的方法。不以妥協為目標,也不止于合作,而是創造式合作,真正做到1+1>2。
7、不斷更新:“不斷更新”對個人、家庭和組織而言,不至于呈現老化和疲態,是邁向新的成長之路。修身勵志沒有捷徑,必須學習、堅持、實踐,并沿著螺旋式上升的路線不斷生蠔升高實踐的層次。
……
和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樣,都是理論很豐富,落地性也很強的書。
作者提到的幾個觀點非常新穎,比如利用鵝生金蛋的一個寓言故事,來講效能的定義,從婚姻、親子關系、團隊幾個方面來闡述哪個是鵝,哪個是金蛋,提醒我們做事不要本末倒置,耳目一新。
還有“以終為始”的概念,要以個人的原則為中心,才會有真正的安全感,而已配偶、家庭、金錢、工作、名利、享樂為中心,則一旦失去這些,便會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總體感覺還是非常不錯,書的框架比較清楚,雖然每一章具體展開時會有些凌亂,但不影響我們對于內容中精髓的理解。
五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