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網發布新聞稱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出現衰退。
2020年全球經濟將面臨1930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人均收入也將減少。
?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1-2年經濟并不會好到哪里去,即便是政府干預,經濟的復蘇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所以,從外部市場環境來看,疫情對經濟的重創是不容小覷的,自然對大部分人的就業和創業存在一定的影響。
有朋友問我說,在疫情當下,自己想換行業是否合適。
還有人問我,這個時候裸辭創業是否合適,而且是和從事行業不相關。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個事實是,疫情對經濟確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所謂的危機,則是“?!敝幸灿小皺C”。
雖然疫情對餐飲、旅游、航空等行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有些行業不但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反而因疫情而受益。
譬如醫藥行業、生物行業、線上教育行業、在線生鮮、電商、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企業服務(線上辦公)以及互聯網類生活服務等行業。
所以,對于想辭職換行業或創業的人來說,只要看準時機,抓住機會,也未必不是不可的。
但畢竟現在經濟局勢不穩定,如果想辭職、裸辭嘗試去做別的行業,不論是換工作還是個人創業,建議大家在辭職前考慮清楚以下幾個問題,再做出決定。
不盲目的行動,才能更容易成功。
一、辭職前,考慮清楚3個問題
01、是否有經濟實力作為保障
做任何事情,經濟首先是我們需要考慮的第一要素,也是最核心主要的條件。
如果你現在有穩定的工作,也就意味著有一份穩定的保障收入,至少每個月的生活費用不愁。
當人有持續性的穩定收入的時候,是不慌張的,也不會考慮太多其他的不確定和風險性的問題。
但當你沒有了經濟來源的時候,人是會慌張的,會陷入到恐慌和不安全感的環境中。
所以,在辭職前,你先問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作為保障。
這里需要分兩種情況來說:
第一種,辭職跨行找工作。
如果只是換行業換工作,其實也還好,如果能力是相通,行業知識可以慢慢積累。
但如果裸辭找工作,個人是否有足夠的經濟作為基礎,支撐空窗期的各種費用。
特別是有了家庭的人,房貸、車貸、孩子學雜費等等各種支出。
如果再加上沒存款,個人和家庭的經濟壓力將會非常大。
第二種,辭職創業。
原來你的本職工作就不是本行業,更何況是跨行創業,風險更高。
創業所需要的資金肯定是不少的,加上風險儲備金等。
同時,個人是否有足夠資金來創業,能否承受創業帶來的經濟損失?
這些都是需要個人綜合去評估并分析的。
如果個人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作為保障,無論是創業也好,還是跨行找工作也罷,都是可行的。
02、是否有提前了解過其他行業
第二個問題就是其他行業了解有多少?你是否有資源?
無論你現在對自己現在所在行業不喜歡也好,覺得發展不好也好,看到其他行業發展不錯,或喜歡其他行業等原因,都先不要著急辭職跳槽。
一個人在進入職場以后,所從事的工作所在的行業一定是需要3-5年才能了解透的,不是短期內能否掌握行業發展和運營情況的。
可能,你在本行業已經了解很多的,看到其他行業還不錯或喜歡,就想換行業。
所謂這山看那山高,爬山過程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想換的行業和你原來的行業有一定的關聯性,而且日常工作中你已經了解過了,覺得可行能做,那也不是不可以去嘗試的。
但是在入行前我們一定要了解清楚其他行業是怎么回事,不要盲目入行。
我發現很多人在工作時沒做好職業規劃,也不清楚個人喜歡什么行業,等工作一定年限后,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行業或覺得其他行業有發展前途,就會盲目換行業。
其實,今天我們所說的朝陽產業在未來不一定是,每個行業的發展都是有一定的時間周期的,都是呈拋物線趨勢在發展。
譬如,十年前的互聯網行業一直呈上升趨勢發展,但今天開始以緩慢的速度在下行。
所以,在辭職前,一定要了解其他行業的運營和發展模式,不要不了解或不弄清楚怎么回事,就直接“跳”。
有時候,你跳出去的有可能是“坑”,而不是“樓”。
03、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除了以上兩個硬性和外部條件以外,第三個問題就是你有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失敗的準備。
無論是找工作還是創業,疫情當下不穩定的市場經濟環境,什么都有可能發生。
即便是你今天看好了這個行業,準備辭職找工作或創業,有可能會出現找不到滿意工作,或創業失敗的情況。
譬如想換工作,目前你有穩定的工作,但辭職后不一定能夠找到穩定和令你滿意的工作。
受疫情影響,部分人處于失業待就業的狀態,就業競爭力遠比去年大很多,何況是跨行業找工作。
對于HR而言,在當下如此眾多的招聘人員中,他們一定會優先選擇優質的人才,具備豐富行業經驗的人,招來就可以用,
因為,他們需要為公司創造價值和利潤的人才。
如果是創業,在現在經濟衰退和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下,你創業成功的機會又有多大?
所以,無論跨行就業還是創業,成功的機會有多少?可以去估算衡量一下。
如果找不到工作,面對空窗期的慌張、迷茫,是否能夠承受?面對創業失敗帶來的打擊和失落,是否做好了心理準備?
當你有穩定工作的時候,你不會覺得慌張,但當你沒了工作、沒了收入來源的時候,恐慌和迷茫會將人吞噬掉。
所以,當你想轉行工作或創業的時候,最好想清楚以上三個問題再去行動,永遠不要打沒有準備的仗。
那么,在疫情下,我們到底要不要轉行去就業或創業呢?
二、是否轉行創業或就業,由3個因素決定
01、經濟條件
第一點,錢!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錢往往決定了我們能否去干大部分的事情。
正如前文所說的,是否有足夠的錢支撐你度過空窗期。
假如是跨行找工作,其實不用裸辭后再找,可以騎驢找馬,邊工作邊投簡歷,找到合適的工作再辭職也行。
特別是疫情下的就業環境,有點不容樂觀,裸辭找工作相當于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經濟,能否支撐你的找工作期間的生活費用,也是可以的。
但還是強烈建議,當下不要裸辭找工作。
何況還是跨行找工作,找工作的難度遠比以前大, 騎驢找馬是明智的做法。
假如是創業,也需要看看個人或家庭有沒有強大的經濟條件作為背書,來應對創業帶來的各種風險。
而且是跨行業,你對行業的熟悉程度并沒有那么高,也增加的創業的風險。
所以,簡單地說,有經濟條件的話,可以辭職嘗試做其他的行業。
如果沒錢,建議三思而后行,穩中求進才是明智之舉。
02、能力大小
除了經濟條件以外,我們還需要看看個人是否有能力去做。
所謂隔行如隔山,雖然能力是相通的,但是行業里面的知識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積累的。
所以,我們還需要看看個人的能力是否能夠承擔這份工作或適合做這個行業。
工作中,有時候我們總喜歡干一行討厭一行,對自己所在行業并不看好,或者時間長了不喜歡。
所以,想跳到其他行業試一試。
一個人在一個行業里面的知識、技能的積累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而增加,換行業的話基本上相當于重新學習和積累行業知識。
如果前期個人對其他行業已經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而且在其他行業也累積了一定的資源。
那么,無論是創業還是跨行找工作,都具備一定的能力基礎,起步會比較容易一點。
如果沒有,一切從頭開始的話,相對來說會比較難。
03、市場環境
任何職業的發展都需要考慮到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以上兩個屬于內部因素。
除了考慮經濟和能力以外,我們還需要看看外部的市場環境是否允許。
特別是疫情下的就業市場,是否允許我們在這個時候跨行找工作或創業。
這次的疫情,讓很多行業都受到了影響,部分企業降薪的降薪,裁員的裁員,大部分企業生存都比較困難。
在招聘收縮的情況下,企業對人才的挑選將更為嚴苛。
企業一定會尋找有著豐富行業經驗,招進來就能為公司產生收益或效益價值的員工。
所以,在這種時候選擇跨行找工作,就業競爭壓力遠比之前大,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如果是創業的話,更是需要謹慎再謹慎。
疫情造成各個行業的影響也不小,行業動態以及行業未來發展的發展趨勢如何,都將會直接影響到個人創業的成敗。
正如我們開頭所說的,有些行業不但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反而因疫情而受益。
但這種受益的發展周期有多長?能夠持續多久?誰都不知道。
這些都是個人無法把控和預測的,所以,轉行前一定要先了解外部的市場環境是否允許。
最后,疫情下是否辭職轉行就業或創業,都需要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再決定。
不盲目行動,也要勇于嘗試,機會永遠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
愿山河無恙,世間皆安,你我心里有光,即便精疲力竭,也一直奮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