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教育行走的講座可以看回放了。重溫那些字字珠璣、金句頻出的精彩,在開學季的疲憊不堪中尋到一縷光,仿佛重新找回了被消磨的激情,被冷卻的熱血重新開始回溫,漸至沸騰。
? ? ? ? 上次聽直播手耳并用,一邊聽一邊記筆記,還要忙里偷閑看看討論區里大家的互動,很多內容生吞活剝,來不及細細品味。今日再聽,果然又多了幾分理解和感觸。
? ? ? ? 延時服務、雙減管理、撤重點班、彈性上下班……一系列的教育政策讓這個九月真正成為了“多事之秋”。這個時候再次聽大洋彼岸的戴耘教授的《疫情十日談》,對于戴教授“教育或許與閑暇有關”的觀點更是心有戚戚焉。教育,應該與閑暇有關!
? ? ?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是孔子的教育理想,也是我們許多人理想的教育。然而,我們似乎是離它越來越遠了。
? ? ? ? 親身體驗了一周所謂的延時服務,身心俱疲。師生們起得依然是比雞還早,放學卻已是暮色四合,中間午飯后還要加一個小時。下周的晚自習課表已經出臺,學生從早上不到6:50進校門,直到晚上8:30方能離校(比以前更晚了),中間只有不足兩個小時吃飯時間,這是排在課表上的。若有敬業的老師向學校提倡的那樣利用飯時輔導,這不到兩個小時的自由時間還要壓縮。彈性上下班絕口不提,對師生時間的剝奪卻比以前更甚。早上瀏覽信息,發現常去的幾個教師群和教育公眾號的留言區也是哀鴻一片——原來全國各地都是一樣。延時服務,沒有人關注過服務者和被服務者的感受,服務的主體和客體在這件事上都喪失了發言權。
? ? ? ? 歷史學家說,金字塔是自由民建造的。每天被關在學校近14個小時的孩子,不知道能不能造出什么來。我只知道,這些年領學生到操場玩雪,他們都不會玩了。記得上次聽戴耘教授談到全紅嬋,下面很多老師很不以為然,我當時聽了也頗有幾分“不食肉糜”之感。但是,如果我們拋開“奧運冠軍”這一光環,只把全紅嬋看作一個14歲的少女,難道不應該為這個孩子而心痛么?對比戴教授所講的另一個14歲女孩,難道不更該為我們班級里、學校里那更多的14歲孩子心痛么?
? ? ? ? 沒有了閑暇時間,我們老師尚且不能思考、不能好好地進行教學設計,更何況每一節課都被占得滿滿的學生!他們,是連自習時間都被安排好的。我見識過我們的學生寫作業,奮筆疾書,手中一支筆晃得眼花繚亂,那速度,堪比郎朗彈《野蜂飛舞》。只有手的動作,沒有腦的跟隨,更談不上思考。他們沒有時間思考,更遑論對生活的體會,對藝術的思考,對生命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追求!
? ? ? ? 生活的美好,需要慢慢走著欣賞;生命的美好,需要放空心靈去感受。一個人生命的質量取決于怎樣利用閑暇時間。沒有閑暇,就沒有欣賞,沒有思考,沒有創造?!半p減”政策的初衷,是為了給孩子以閑暇。而現在,我們許給他們的,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