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和唯物辯證法是兩種全然不同的哲學觀點。其根本的區別在于它們對待真理、存在、認識、發展等問題的不同態度。
下面將詳細介紹形而上學和唯物辯證法的區別。
一、真理觀的區別
形而上學認為真理是客觀存在的、不變的,是一種客觀確定的實體,哲學的任務就是從這種實體中找尋真理。在形而上學看來,真理是一成不變的、不受社會環境和人的認識過程的影響的?!罢胬硪怀刹蛔儭保切味蠈W的真理觀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即認為真理具有不變性,是可以從外部、客觀存在中獲取的,不需要經過人的認識過程。
而唯物辯證法則認為真理是相對的、歷史的、發展的。它是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的結果,是認識的過程,隨著人類認識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真理只能通過不斷的發展和實踐予以驗證和完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唯物辯證法主張關注過程和結果的發展、變革、趨勢,提出“真理是無窮的發展”。唯物辯證法強調真理的相對性和歷史性,并認為真理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不斷反思和修正的過程。
二、存在觀的區別
在形而上學看來,存在有兩個方面:一是有物質的實在、有形體的客觀存在,另一個是無形的“精神存在”、靈魂、神靈等超自然實體,也可以說是“心靈存在”。這種“心靈存在”是超越物質存在的,是內心的、抽象的,需要通過信仰、感知等方式得到驗證。
唯物辯證法則認為存在只有一個方面,即經驗的物質存在。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是這個世界的基礎,任何的抽象存在都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之上的。唯物辯證法將精神活動包括在物質的范疇中,認為精神活動是大腦的一種物質運動。唯物辯證法認為人類的所有社會、文化、道德等活動都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只有通過物質的生產和社會實踐來實現這些活動。
三、認識論的區別
形而上學認為人類的認識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外部世界獲取真理。形而上學認為通過感性認識就可以得到知識,認為知識是可以直接從客觀事物中獲取的,因此哲學家可以不必依賴于科學技術或其他知識領域。
唯物辯證法則強調人們通過實踐來認識世界。唯物辯證法認為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需要通過實踐來實現。唯物辯證法認為人們通過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探索客觀世界,通過上升到理論層面不斷完善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四、發展觀的區別
形而上學主張把世界看作是一個靜態的整體,沒有真正的發展過程,對過去的認知就可以套用到現在和未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世界的本體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只是表現形式在變化。
唯物辯證法則認為世界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和進化的過程,即存在著歷史的演進和發展。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一個充滿矛盾和沖突的整體,因此它的發展是充滿著轉折和變化的。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從低級階段不斷進化到高級階段的過程。
五、矛盾觀的區別
形而上學認為世界是一成不變的,排斥事物內部的矛盾和變化,往往把矛盾視為不合理的現象,因此在處理矛盾問題上,往往采取消除矛盾、回避矛盾的方式。形而上學在處理矛盾問題上的方法是孤立的、片面的,容易導致問題在片面中纏繞,遺漏事物矛盾中的內在聯系。
而唯物辯證法強調矛盾是實質性的,任何事物都內含著矛盾性。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動力,處理矛盾問題的方法是全面的、發展的,透過具體事物矛盾的對立來認識事物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規律,推動事物的發展和進化。
六、人類歷史觀的區別
形而上學的歷史觀往往是唯心的、靜止的,它強調歷史的宿命論和超自然因素的作用,忽視了歷史發展中人的主觀能動性和歷史條件的變化。因此,形而上學的歷史觀容易導致保守和消極的態度,難以把握歷史的發展趨勢,也不利于人們積極地參與歷史的改造和發展。
相反,唯物辯證法的歷史觀是唯物的、動態的。它認為歷史發展是由社會物質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主觀能動性共同推動的,強調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影響。唯物辯證法的歷史觀有利于人們把握歷史的發展規律,積極地參與歷史的改造和發展,同時也有利于人類更好地理解歷史和現實,以此為基礎來分析解決問題。
七、自然界觀的區別
形而上學在自然界觀上強調的是一切都是由一個超然的神性力量所決定和主導,自然界的現象和規律都是神性力量所賦予的。這種自然界觀導致了對自然現象的神秘化,對自然科學的發展和探索具有消極的影響。
而唯物辯證法的自然界觀認為自然界是一個物質的、有規律可循的現象。人類可以通過科學研究和實踐來認識這些規律并對自然界進行改造。這種自然界觀有益于科學知識的發現和積累,也有助于人類更好地認識和利用自然現象,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八、價值觀的區別
形而上學的價值觀往往強調道德、道義等絕對的價值準則,認為價值觀是超脫時間和空間的,不受社會和歷史條件的影響。這種價值觀忽視了人類社會和歷史條件的差異,容易導致僵化和保守的觀念。
而唯物辯證法的價值觀認為價值觀是相對的、歷史的,是建立在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演變。唯物辯證法的價值觀強調人的實踐活動和社會歷史條件對價值觀的塑造,有利于人們根據社會的發展來調整和完善價值觀,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變化。
總之,形而上學和唯物辯證法在真理觀、存在觀、認識論、發展觀、矛盾觀、人類歷史觀、自然界觀和價值觀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這些區別反映了兩者在哲學體系和方法論上的差異,也影響著人們對待問題和現象的思考方式和實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