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備課活動是現代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促進教師相互合作和專業發展的有效形式。
開展好集體備課活動,有利于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發揮集體智慧,共享優質資源,共同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推廣學校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縮短青年教師的成長周期;有利于增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種交流、合作、探究的學術氛圍。
為開展好集體備課活動,應做到以下幾點:集體備課活動的一般實施原則,要堅持“四定”、“八備”、“六統一”的原則。
“四定”是指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備人。
“八備”是指備教材、備課標、備學情、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學過程、備作業、備檢測。
“六統一”是指同一層次班級要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每一節課授課的共性內容、統一作業、統一檢測試題。
集體備課活動的通常操作流程:初備→說課→研討→修訂→加工集體備課活動的通常操作流程:初備→說課→研討→修訂→加工→實踐→反思→保存。
主備人初備:
1.備教材。需準確備出教材的重難點;備出教參上沒有的東西,源于教參又高于教參;備出章節之間的過渡與銜接,以及知識的拓展與深化;備出問題的預設及設計意圖等。
2.備課標。需備出本節內容中的知識與能力點在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層次,以及在高考中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占多大比例等相關內容。
3.備學情。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出發點,充分了解學情,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備出不同層次學生的直接學習需求以及知識延伸需求。
4.備教法。尋求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有效高效的教學方法,包括課前準備、課上如何突破重難點、課后鞏固等方面。
5.備學法。要學會換位思考,探究怎么學才能有效、高效,進而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6.備教學過程。包括課題引入、知識鏈接、新知探究、典型例題、實戰演練、總結升華、課堂檢測、布置作業、板書設計等各個環節,都要精心設計,精心準備。
7.備作業。主備人應根據課程標準和考綱,挑選那些具有典型性、趣味性、富有生活氣息、充滿時代感的題目作為作業,力求少而精,既保證學習效果,又減輕學業負擔。設置作業時,還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作業分成必做和選做兩部分,盡量避免程度好的學生“吃不好”、程度差的“吃不了”的問題。
8.備檢測。設置一定量的測試題,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檢測。為使測試題更具針對性、實效性,主備人要依據課程標準,編制“試題命制雙向細目表”。
主備人在以上基礎上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并在說課之前將教學方案的電子版發到本組每位教師,讓每位教師“挑刺”、找毛病。
主備人說課:說課要涵蓋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包括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等。
比如怎樣說教學過程。
要說教學全程的總體結構設計,包括預習、教學、訓練、復習的安排;
要說教學環節的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新課、如何進行新課學習、如何鞏固新課成效,以及如何過渡銜接;
要說教學中突破重難點的教法設計;
要說板書的設計,包括板書的內容、板書與教學的關系,如何使板書更具針對性、概括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實效性;
要說作業設置,即每道作業題設計的意圖和目的;
要說學生在做作業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先期解決;
要說不同層次的作業及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
要說教學反饋,即預設與生成的處理,要對教學過程做出動態性預測,考慮到可能發生的變化及其調整對策等。
研討與修訂:主備人說課完畢后,要在備課組長的組織下,就主備人的教案和說課情況進行廣泛深入地討論,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都應當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集思廣益。意見達成統一后,對教案進行修訂,形成共案。
教師個人加工: 每一位教師要在共案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學對象,自己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等,在集體備課之后進行二次備課,對共案做適當調整,使教案具有個性化特征,即形成個案。
實踐與反思: 教師依據教學個案進行教學實踐即上課,課后要認真做好教學反思,把成功之處、不成功之處、課堂感悟,以及擬改進的措施等記錄在個案上,作為以后的借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