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霍布斯的推理與道德無關,只是本著最基本的理性,循著最嚴格的推理,走到終點。
1、查理一世被殺后,投靠克倫威爾。
——查理一世是依靠契約創造的主權,克倫威爾是通過征服創造的主權。
作為自然狀態里的人之所以要放棄自然權利,推舉主權者,無非是為了能有一個和平的生存環境。
2、起訴和審判查理一世,都是荒唐的,因為邏輯上不能自洽(昨天簡單論證過)。
3、直接殺了查理一世,就對了。因為這是,兩個主權者,在自然狀態下的交鋒。
4、因為,征服也可以創造主權,所以,主權不可分割,一旦分割,幾個主權者注定會打內戰。
(1689年“光榮革命”是霍布斯去世十年后的事情。)
5、遇到臣民口服心不服,咋辦?
——為了有效地維護和平穩定,主權者有必要嚴刑峻法,更有必要鉗制思想。這絕對不是苛政,因為那些危害和平穩定的思想一定不是真理。
6、按照霍布斯的推演,如果這就是每個人注定要過的國家生活,人類的生存狀態也太“可憐”了。
——別以為換一種國家形式就能有好日子過,無論換什么政體,都會有這些弊端。
人間正道是滄桑,而不是康莊大道。滄桑嘛,總有很多苦頭要你吃的。
二、“人民代表”這一稱號
1、在霍布斯的邏輯里:“人民代表”=主權者
因為主權是不可分割的,一個人的人格不能有兩個代表。(如果有兩個代表,那就等于有了兩個主權者。而有了兩個主權者,也就沒有了和平。)
2、在臣民的邏輯里:“人民代表”=代表臣民向“主權者”呈遞請愿書、提出咨議的那些人。
(霍布斯痛心疾首為“人民代表”“正名”,但,......。)
三、同是因循“天地自然之理”的為政哲學:
1、老子是一名經驗主義者,他從樸素的觀察里邊看到,哪里有什么殘酷可怕的“自然狀態”呢,哪有什么“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呢?人類真正的“自然狀態”難道不是一個個和諧淳樸的小社會嗎?在智慧和禮義出現之前,人類的生活多么美好!
2、霍布斯是一名理性主義者,在他看來,世間萬事萬物(即便是關于人的學問),均可以通過算法獲得。“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是算出來的(競爭、猜疑、榮譽……)。
四、思考題:我們看看人類之外的群居動物,不也都過著井然有序的和諧生活嗎?即便小到蜜蜂和螞蟻,誰也沒見過一個蜂群里邊發生過“一切蜜蜂對一切蜜蜂的戰爭”,沒見過一個蟻群里邊發生過“一切螞蟻對一切螞蟻的戰爭”。究竟是人類太特殊,還是霍布斯多慮了,這就是今天留給你的思考題。下周我會換一個視角,再換一個視角,繼續探討這個話題。
答:人類不特殊,霍布斯未多慮。
借用6月19號,《哲學方死方生》的部分內容作答:
……我們看古羅馬哲學皇帝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比如這樣一段:“……那你的存在是為了獲取快樂,而全然不是為了行動和盡力嗎?你沒有看到小小的植物、小鳥、螞蟻、蜘蛛、蜜蜂都在一起工作,從而有條不紊地盡它們在宇宙中的職分嗎?”
——真該慶幸,奧勒留皇帝生活的環境里沒有大熊貓和樹懶。
……禽鳥昆蟲也屬于“萬物”,但《老子》不拿來作例子,卻以“草木”來作示范,教人柔弱的道理,但是,… “棲波之鳥,水化之蟲,智吞愚,強捕小……”……高天大地,到處都潛伏著殺機;
——如果“圣人”師法天地自然的殘酷一面,立身處世一定和師法草木之“柔脆”很不一樣吧?
…… “松柏之下,草木不殖”,……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可見草木為了爭奪生存空間也不手軟,其強硬不減鳥獸魚蟲。
——如果“圣人”看到了這個現象,恐怕就算取法草木,也不會去學草木的“柔脆”吧。
(共同期待,熊老師會如何,換一個視角,再換一個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