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在高中的這片苦海里整整游了三年,終于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上了岸,我如愿考進了徐州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的大專班,學制兩年。
有幾個點得拿過來說說,第一,那一年文科班70多人參加預選,15人獲得高考資格,我是第15名,搭上了末班車。我高一時的語文老師和我父親沾點表親,他一看到我父親就要拿這件事來鼓舞人心:“你家閨女真幸運!”第二,過高考分數線的6人,我是唯一的女生。據說畢業后的我一度成了學弟學妹們心中的神話。在整個高中階段默默無聞的我在光榮離校的好多年里被編成各種勵志版本傳誦。第三,這六個人,全部都是師范生,一個讀蘇大歷史本科,其余5個都進了徐師專,一個歷史四個中文。就是說,有四個人的同學友誼要延期了,由三年漲到了五年。第四,我父母為了慶祝苦盡甘來,專門花錢請放映隊在爺爺奶奶家門口放了場電影。當時的場面很轟動。我躲在家里聽得到放映員大話筒大張旗鼓的介紹完我哥,又表揚了我,還把我家老祖林的風水狠狠的羨慕了一番,我臉紅得一直不敢到現場去,就在家躲。我哥比我早兩年考上大學,他是我們村第一個大學生,當村民鼓動我父母放場電影賀賀時,我父親說:“不急!”第四,我讀師范將來做教師的事,所有的親朋好友都滿意,連我自己也很樂意,完全沒有再復讀的心思。我家的鄰居老頭問我媽:“你閨女上這大學好奧,吃飯大學,可不愁沒飯吃嘍!”語氣不像開玩笑,他確實是把“師范”當成了“吃飯”,所以說的很是嚴肅認真。第五,入讀這所學校,我又一次嘗到了讀師范的紅利,學校按月發放20斤飯票25塊錢菜票,對一女孩子來說足夠了,平時只要一點點的零花錢,基本不要向家里伸手。“吃飯大學”果然實至名歸。
當父親和我馱著鋪蓋卷,抬著小木箱找到了山腳下的學校,一腳跨進了大門,我的大學生活就開始了。學校沒有想象中的神圣,它樸樸素素,簡簡單單,比中學高級不到哪里去。整個學校就兩幢樓,前面這幢樓集教學辦公圖書于一體,后面是男女生相連分隔的宿舍樓,兩樓中間是數不清的平房,大多數房間都被食堂占據了。食堂里精彩故事我以后還會講的,這里先賣個關子。在學校的東南一隅有兩間我每晚必去的閱覽室,那是個火花四射的地方,我平靜的內心在每個寂靜的夜晚都要在這里和我心愛的文字,我尊敬的大師們做無聲而激情的交流。除去這些屈指可數的樓房,剩下的空地全部成了操場,在這里,我第一次知道我的雙手和胳膊是那么的強健有力量。我和同舍生360度轉著圈打排球,直打得她們一個個甩著通紅發熱的手退下去,我還像好斗的公雞愈戰愈勇。這個樸素的校園在今天現在看來,它哪里像個大學呢?可是呢,它還就是個大學呢,就在這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飛躍,實現了麻雀變鳳凰的夢,收獲了深厚的友誼,更重要的是遇到了相伴一生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