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四月,應(yīng)該會成為我人生一段無法忘記的日子。這種無力感很多人都應(yīng)該經(jīng)歷過,灰暗又傷痛,但是卻無法也不愿求助,只想獨自咬咬牙撐過去,然后,5月終于來了,我慶幸是我自己一個人走過這一段路。
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中有句話:成長往往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而有人會逃避成長。
逃避,在人面對很多問題時都會潛意識的第一反應(yīng)。但是,越成熟的人,會很快恢復理性,選擇解決方案。成長的過程,便是理性的成分會逐漸增加。
理性面對告別,也是必須學會的事情。
一直堅持的想法就是,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基本的三觀一致是最重要的前提。倘若前提缺失或是無法接受,即便雙方妥協(xié),也只能是望梅止渴,短期可以延續(xù),但互相的相處模式會很累,必將在日后分崩離析。
人的一輩子會遇到很多人,但正如書上說過,每一個我們遇到的人都是注定會遇到的人,都是來度我們的人,人生也正是因為遇到的人而變得不一樣。
面對告別,戀戀不舍是常態(tài),但學會好好告別,說再見,應(yīng)該才是成長需要做的事情。
在任何一段關(guān)系里,相處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但在過去的日子里,我時常會在慢慢的相處中開始妥協(xié),而而這種妥協(xié)會讓我漸漸失去自己,也使對方開始肆無忌憚摧毀我的原則并且沒有意識到我的退讓。
在這沉默的4月,我開始停下來看看我過去經(jīng)歷的各種問題,各種關(guān)系,也看看周圍人眼里的我。我發(fā)現(xiàn),他們眼中的我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看到我作為人的一面,但是很少有人看到360度的我。我的驕傲和自卑,怯弱和勇敢,虛偽和真實……在這些看似矛盾的背后,才是我的存在。可是,我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停下來看看這樣的我,然后還是選擇擁抱我。但是,那些愿意留下來的人才是真的值得自己珍惜的。
很多人選擇離開我的世界正如我選擇離開別人的世界一樣。這種告別本身是一種選擇,也是某種必然。之前因為太過于不舍,才會明明早已察覺到問題但還是選擇沉默,然而,這種沉默最后帶來的是對方的嬌縱和不解。我才知道,誠實地坦白,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才是合適的方式,如果雙方覺得可以繼續(xù)相處,可以共同尋找解決方式才能彌補一些非基本問題。若一方選擇逃避或者咄咄逼人地遷怒于人,這種關(guān)系不要也罷,何必讓自己處于這種非正常關(guān)系里,早點離開才是正確的。正如我上面說的,如果是涉及三觀問題,往往也是無法根本解決的,不如各自安好。
學會對每一段關(guān)系負責,也對自己和對方負責,和則相處做朋友或者戀人,實在不和就早點說明白,千萬不要一味妥協(xié)和遷就,對方如果連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就別想著他們在心里真把你當朋友或者戀人。告別他們,找到讓自己快樂的人,好好繼續(xù)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