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書店》:自此,對書好點,對讀書正經點

我不相信有上帝,我沒有宗教信仰,但這家書店對我來講,是最接近我這輩子所知道的教堂的地方。

A.J.F.終究還是走了。奇跡沒有出現。但肯定的是,這位小島的精神守護者,一定去了另一個天堂。

遇到一本好書,是興奮而幸運的。失之交臂卻還有失而復得的機會,讓我甚至懷疑,究竟是我在選擇一本書,還是它一直在安靜等我。它是我在瀏覽亞馬遜排行榜時,偶然看到的,當時并沒有太大興趣,還經常跟解憂雜貨店混淆。幾次看到都在榜首,又趕上鬧書荒,就這么很隨意的開始了這次閱讀。

書評前置,落款幾個字母,正所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主人公就這么不同尋常的出現了。以后的每個章節,都是如此,加上中間穿插的各種書單推薦與介紹,我一度以為,這是一次經巧妙包裝后的“華麗”推銷。

我們不全是長篇小說,也不算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們成為一部人生作品集。

這本書里,書籍是所有人物所有情節得以聯系與發展的紐帶。無論是費克里與阿米莉婭的相遇與結合,還是收養瑪雅后費克里的前后改觀,亦或是伊斯梅與丹尼爾,乃至出現的形形色色的人,喜怒哀樂,人生百態,俱含其中。這時候,書儼然轉型為造物主,默默影響著生活在艾麗絲島上的每個人。“讀書改變命運”的提法,倒與這本書很是契合了。

即便如此,于我而言,卻從未認真考慮過書與命運這個命題。那是個結果,經歷過的人從不懷疑,但卻無法濃縮為一瞬一須臾,來一場直叩人心的警示教育片去說服眾人。所以,讀書的最大意義還在過程,需要去慢慢積累,慢慢體會,去慢慢發現那些耳熟能詳的道理的打開方式。如果你足夠幸運,在某些文字或言語里,找到了你接受的闡釋方式,突然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你的生活就此翻開新的一頁。

關于政治、上帝和愛,人們都講些無聊的謊話。想要了解一個人,你只需要問一個問題:“你最喜歡那本書?”

書店常有,而費克里只有一個。他是一個稱職的書店老板,首先他是一個執著甚至執拗的讀者。他竭力守護著一種閱讀習慣,時間上常常與書為伴,形式上抵制電子閱讀器;他又努力影響著周圍的居民,一部分是為了生意,但很大一部分是在為一本本書尋找適合它的主人。蘭比亞斯的變化就是最好的例子。

很抱歉,我至今也沒最喜歡的書,所以如果提問,也許我會猶豫。但請相信那是在思考,什么書給過我溫暖、勇氣,哪本書讓我重新整裝上路,我都想跟你說一下。以后的路還長,自會有長長的書單在前面等著我,說不定哪天我就會告訴你最喜歡的書,那時希望我已成為一位真正溫暖的人。

我們讀書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后我們就不孤單,我們并不孤單。

再說說瑪雅。她是不幸的,又卻是我們每個人羨慕的對象。她有個好爸爸,有書一直陪著。時間久了,書其實就不再是擴展知識、提高才干的工具。它會成為一位忠實的伙伴,永遠伴隨左右。你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它,用它填補心中所有缺憾,慰藉所有落寞。

費克里走了,瑪雅再次沒了爸爸。與開始不同的是,現在的她,內心更加充盈,有滿滿的愛。在成長了那么多年后,她強大到足以抵擋所有生活困厄。更重要的是,費克里依舊會在某個維度關注著她,守護著她,起初是在書單上,現在是在瑪雅的頭腦里。

愿有生之年,也開個書店。不求大,不求美,惟念路人駐足之時,遞一本書,暖一顆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