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拆解問題的推理模式
在拆解問題時,公式化思維是一個很重要的思維。在這一講里,我就要告訴你,在公式化思維的基礎之上,你還可以用以下的步驟來拆解問題: 一個叫假設驅動,一個叫構建問題樹。
| 假設驅動
“假設驅動”的理念其實是從科研界沿用出來的,它的意思是,在應對復雜問題、尋找解決方案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盡可能合理的假設。假設問題可能出現在某個細分的問題點上。 比如說找女朋友這個復雜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下意識地假設說,你找不到女朋友肯定是因為長得不夠好看。
假設驅動的好處有兩點:
第一,讓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樹立一個比較明確的目標。 有了這個假設,我們就有了一個需要證明,或者證偽的對象。我們就會有目的地去收集信息,收集數據,也會有邏輯地去驗證假設,從而得到那個最終的結果。
這個假設本身最后被證明或者證偽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還是整個思考問題的邏輯和方法。如果你得到了跟這個假設相反的數據,其實也很好,那樣的話你就可以去修改你的假設了。
我們通過不斷修改假設,然后再根據新的假設去收集數據信息,再驗證假設,修改假設,然后不斷地重復這個流程,最終得到的就是最接近真實的那個結果。
假設驅動的第二個好處是省時省力。 因為假設驅動可以讓我們一直沿著一條最大概率可能會發生的這個主線去行進。這樣,我們就能把有限的時間和資源都分配在那個最可能解決問題的事情上。? ?
| 搭建問題樹
在假設驅動之后,拆解問題的第二個重點叫做搭建問題樹結構。問題樹又叫邏輯樹、演繹樹。它其實就是一個樹狀結構的東西,它的一個日常的應用其實我們每個人可能都看到過,就是思維導圖。
下圖就是我總結的我們這個“怎樣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的框架,從中你也能感受到問題樹對于有邏輯的組織問題點的價值。
通過拆分,我們就能夠把這樣一個大的問題拆分為若干的小問題。問題樹的結構主要就是為了讓你在想問題的時候有一條線,你可以跟著它走,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去找答案。
這么做有兩個好處: 一個是你會更容易找到問題所在;另一個是你可以根據拆解,把樹上的問題都變成任務,清晰、沒有遺漏地分配給其他人。
那么,面對一個復雜問題,該怎么搭建它的問題樹結構呢?一共可以總結成五個小步驟:
第一,你要找出問題中存在的核心問題和起始問題。這點特別重要,之后的每一步都是基于這一點;
第二,要確定導致核心問題和起始問題的主要原因;
第三,要確定核心問題和起始問題導致的主要后果。第二點講的是原因,現在是后果;
第四,根據以上的因果關系畫出這個問題樹;
第五,反復審查問題樹。看看哪里還缺東西,進行最后的補充和修改。
這五步之后,我們就完成了一個特別好的問題樹結構了。? ?
| 兩個案例
簡單舉例,我們用這門精品課最開頭講的大老板的例子來看:
第一點,我們要找出這個問題存在的核心問題和起始問題。也就是大老板遇到的一個他通過經驗也解決不了的問題;
第二點,這個問題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要么就是這個大老板遇到了他沒遇到過的問題,要么就是這個問題他哪怕遇到過,但是傳統的解決方案不奏效了。
第三點,這個問題導致的主要后果,要么是這家公司的營收會下降,老板解決不了這家公司的經營問題了;要么是老板需要花更高的成本去雇傭一個外部的顧問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通過這個邏輯,我們就可以畫出一個很完整的問題樹結構。
最后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告訴你怎樣同時運用假設驅動和問題樹結構。
比如,你所在部門的利潤下降了30%。那么基于利潤,我們就可以畫出一個問題樹結構了。我們可以把利潤分拆為收入和成本。另外,我們根據自己對這個部門業務的理解,認為利潤的問題大概率出在成本結構上。
所以,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假設,是成本上的問題導致了這個公司利潤的下降。那根據這個假設,就能夠驅動我們去對成本結構進行更深入和細致的研究,也就省卻了可能花在收入部分的精力和時間。這樣,通過假設驅動和問題樹結構,達到了高效、有邏輯地解決問題的目的。
總結一下,這一節我給你講了拆解問題的兩大方法,怎么用假設驅動和怎么搭建問題樹結構。如果有點難,沒關系,請你再聽一遍,它能幫你非常有效率地理清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