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2)

工作中生活中,每個人遇到一個新問題時,解決問題的方法總是不同的,但有小部分人,總是能夠抓住問題的核心,循序漸進的解決它。那這部分人和另一部分人在思考和做事的時候有什么不同呢?通過得到精品課《如何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我找到了一個方法。下面和你一起分享。

0.

每個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可能遇到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這種問題之前遇到過類似的,但上次的解決方案失效了;

第二種是,這個問題你完全沒有見過,根本沒有經驗可循。

一個解決問題的高手,其實應該有能力用一套方法論去解決問題的所有,不管這個問題再難,再新鮮,再簡單都能搞定。

這些解決問題的高手,基本上都是按照以下四個步驟循序漸進的解決問題:

1.明確及理解問題

2.拆分和定位問題

3.提出解決方案

4.總結問題

這個步驟基本和做一個產品需求類似,都是需要先明確當前的問題是什么,然后拆解,最后針對核心需要解決的問題利用已有資源,匹配對應的解決方案。但是沒有掌握這種思維方式的新人,包括我自己,往往會在沒有想清楚問題是什么或沒有探究到問題的本質,以及哪些問題是目前可以解決之前,就急于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以至于修改了很多次方案都沒有抓住問題核心。

下面是這四個步驟分別具有的意義及具體的實施方法。

1.

明確及理解問題

記得剛工作的時候,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問題。老板告訴我要“解決用戶不知道重要功能如何操作的問題”。然后我就開始去找這些重要功能,并開始做一些引導的內容。但是后臺反思評審、重做了好幾次。因為在一開始找重要功能有哪些的時候,我并沒有和老板確認當前用戶遇到的是不是只有我想到的這些問題,還有哪些我沒有想到的。而有些問題是可以關聯起來一起設計引導方案,幫助用戶更好的理解的。所以,每增加幾個老板告訴我我沒有想到的重要功能,我都需要重新想如何把他們關聯起來。以至于快到計劃完成時間的時候想抓緊時間完善方案,而仍沒有把第一步要做的真正明確。后來發現很多和我一樣的新人多多少少多有這樣的問題,所以工作效率往往較低。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往往覺得自己辛苦了很久,但是老板仍不滿意,實際上是自己工作方法和思考方式有問題。

明確及理解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這一步如果沒有完成,下面的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最終走偏。

那么,怎么樣才算明確并且理解了問題呢?

(1)需要找出對方關心的問題點

比如以上老板讓我“解決用戶不知道重要功能如何操作的問題”。我需要先和老板明確我想到的用戶不知道如何操作的重要功能是不是和老板所想的一致。如果有不一致的,具體是哪些?這些是我沒有想到,還是功能所對應的使用場景不同,本身需求頻次就比較低,只是表面上看起來用戶使用的比較少,實際上在對應場景中,用戶很大概率都會選擇使用呢?

和老板溝通到這里,需要明確的問題就清楚了。

(2)需要明確解決問題的目標

老板本次想的是想要更多人用重要功能,但是每個功能對應的使用場景不同,這就需要根據以往的數據和行業競品的大概情況和老板明確下來最終需要達成的目標,即使用人數、點擊率等等指標。

(3)需要明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資源

以上提到對應場景中所使用的功能是不同的,這時候將和老板確定下來的功能羅列出來,然后麻煩開發將當前對應功能的使用數據導出來,然后開始自己或請其他同事幫著分析當前數據是否正常,達到什么效果才算正常。這個過程中,需要什么數據,需要哪些人員配合,都要確認清楚。

經過以上三個步驟,就可以從一頭霧水過渡到清晰的狀態 。

2.

拆解和定位問題

很多問題之所以不知道從哪入手,往往是因為這個問題特別復雜,摻雜了很多影響因素。這時候我們需要將復雜問題拆解開,定義“元問題”,即最本質、可執行的待解決的問題。生活中、工作中處處都是復雜問題,我們需要掌握拆解問題的思維方式并且能夠主動應用。

比如很多人都有焦慮,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消除自己的焦慮。這時候就可以拆解一下“我該如何消除自己的焦慮”這個問題。焦慮拆解為為來自自身的和來自外部的。如果是來自自身的,就需要想一下是不是最近工作或者生活上遇到了什么問題,或者感覺自己前途比較迷茫,導致了自己焦慮。如果是來自外部的,那就需要考慮一下是不是最近看到一些同齡人比自己更牛,或者最近在學習中發現別人學的都比自己快、比自己好,導致了自己焦慮。如果是覺得自己前途比較迷茫,那就需要拆解一下自己想往哪個方向發展,然后列出自己離這個方向在哪些方面差的比較多。這樣就知道,為了自己的前途應該提升哪些方面。

拆解問題有幾個可以運用的方法和思維:

(1)公式思維 ——用數理結構的分類方式拆解問題

一個廣告部門的廣告業務收入,是這樣的一個公式:

廣告收入=展現量*點擊率*每個點擊的價格。如果要提高廣告收入,就可以提高展現量或點擊率或點擊價格。

同樣,KPI這是這樣拆分出來的。老板如果想要提高公司的收入。就需要把收入拆分到每個部門及每個部門下的每個個人,對應的KPI就需要先分配到到部門,然后再分配給個人。

公司思維也是面試中經營被考到的。比如常見的:如果估算一個城市有多少加理發店?如果估算一個城市有多少個加油站?

(2)搭建問題樹 ——用并列結構的分類方式拆解問題

問題樹的表現形式其實就是思維導圖。一個大問題拆分為若干個小問題的時候,就是為了幫助自己沿著一條線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去找答案。我們可以按照以下五個步驟搭建問題樹:

A.找出問題中存在的核心問題和起始問題。

B.確定導致核心問題和起始問題的主要原因。

C.確定核心問題和起始問題導致的主要后果。

D.根據以上因果關系畫出這個問題數。

E.反復審查問題書,看看哪里還缺東西,然后進行補充和修正。

(3)假設驅動 ——定位問題

假設問題,是在應對復雜問題、尋找解決方案之前,先來做一個盡可能合理的假設。假設問題可能出現在某個細分的問題點上。比如之前關于焦慮的分析,就是一種針對復雜問題找關鍵問題點的假設。

假設驅動有兩個好處:

A.讓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獨立一個比較明確的目標。

有了假設,我們就有了一個需要證明或證偽的對象。然后就會有目的地收集信息、收集數據,進而驗證假設,得到結果。如果結果與假設相反,可以修正自己假設。通過不斷修正假設,然后再根據新的假設收集信息,再驗證假設,修正假設,重復這個過程,最終得到的就是最接近真實的結果。如果結果與假設一致,就可以專心攻克這個關鍵問題。

B.省時省力

假設驅動可以讓我們一直沿著一條較大概覽可能會發生的主線前進。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把有限的精力和資源分配到較為關鍵的問題點上。

拆解問題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把問題拆解到期——MECE法則

再做思維導圖的時候需要遵循MECE法則,即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相互獨立是指在邏輯上沒有重復的地方,完全窮盡是指把所有分類情況都包含在內。當我們拆解問題的時候,需要保證所有的可能情況都在我們的考慮范圍之內,不然,一旦出現問題很大可能就是因為我們沒考慮到的情況引起的。

怎么樣才算MECE呢?比如我們把一個人根據年齡段分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如果嬰兒和少年合并為小孩,就是沒有相互獨立的。如果去除了嬰兒,就是沒有完全窮盡的。

那么,如何能夠保證問題被拆解的MECE了呢?我們在做分類的時候,應該要盡量尋找有數理結構的分類方式。也就是說能夠把問題公式化的方式。因為這是最能保證科學分類的最理想的方式。但是數理結構是由很多局限的,因為一些誘導因素是充分不必要的,有很多因素會導致發生問題,但是可能各個因素沒有相互串聯的關系。所以,這時候還需要運用并列結構,保證誘導因素MECE。

其實,并列結構也是有局限的。因為受限于經驗、知識面等,我們可能沒辦法窮盡所有的因素。所以,我們還需要經常提問、持續學習,保證自己盡可能獲取到更多信息。

(2)不能被問題和數據迷惑——橫縱對比數據

一家公司的數據不光如何拆解,都是一個特定時間和背景下的結果。所以,如果沒有目的地去看數據,很容易被數據迷惑。要讓這個數據發揮價值,在保證自己有明確的目的的基礎上,可以拿它做一些橫向和縱向的對比。

比如看一家公司的盈利狀況和在行業處于什么水平。如果單看這家公司一年的盈利狀態,可能看不出什么。(橫向對比)如果看這一年同行業其他公司和這家公司的盈利狀況對比,可以看出這家公司這一年在行業中處于什么位置。但是看一年的數據還是有些片面,可能這一年盈利狀態提升了很多,也有可能下降了很多。(縱向對比)這時候還需要看以往幾年這家公司的盈利情況,和以往幾年同行業其他公司的盈利狀況對比。

數據中最容易讓人迷惑的是平均數。平均數容易掩蓋很多的可能性,帶來很多誤導。比如一個行業中有10家公司,平均盈利1000萬,看起來這個行業很火熱,但可能實際上只有一家公司賺錢,其他公司均處于虧損狀態。

3.

提出解決方案

經過以上的步驟我們已經知道了具體問題出在哪里,這時候提出解決方案已經不是什么大的問題了。但是生活、工作中的問題往往更為復雜,通過拆解和定位出來的問題很可能由于知識、見識的局限,還是略微復雜的問題和情況。在尋找解決方案的時候,可以繼續用假設驅動和MECE繼續定位和尋找更為合適的解決方案。

另外,很多時候我們在面對多個解決方案的時候很難選擇哪個更好。這時候可以在我們的判斷標準上多添加一個維度,進一步篩選出真正能夠滿足目的的解決方案。比如,我們需要找一個對象。如果要求不高,只要是適齡異性就行,可選擇的會很多很多。如果添加身高、學歷、性格等維度,就會將目光定位到某幾個人,甚至某個人身上。

對于提出的解決方案有一個驗證方法叫“餅干廠方法”。是用“餅干廠”去形容哪些門檻很低的生意。如果一個解決方案通過拆解、定位,最終適合任何一家公司的話,那它很可能就不是一個特別好的方案了。

4.

匯報和總結

匯報總結內容是突出自己能力,說服別人接受解決方案,爭取更多資源的很重要的一步。就像醫生看病一樣,你看出來一個病人需要立即動手術,你也知道如何做這個手術。但是,如果你剛看到這個病人的時候就說,你一定有某某疾病,你現在一定要動手術,不然可能這個病情就會加重。這個時候,很大可能病人不會相信你。

我們應該通過一些分析、研究和假設,逐步解釋問題是什么,對于我們目前來說可采取的手段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以及為什么這樣做就能做好。也就是將我們推理問題的整個過程一步一步拆分給對方講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個層級都要控制要點的數目,要突出重點。因為對方不會關注過程,只會關注各個節點重點重點。即使對方關注過程,講太多也會容易讓對方混淆。所以,提煉出核心,然后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將推理的重要節點講清楚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解決問題的四大步驟,通過練習和總結,最終熟練運用這些步驟,就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