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轉型還是堅持
在面對是否需要轉型的時刻,創業者要保持敏銳的目光和客觀的心態。創業者就好比在漆黑的夜里開車,必須時刻透過衡量體系察覺各種警示跡象。創業者之所以對轉型心有余悸,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缺乏勇氣,更在于轉型會給團隊帶來緊張情緒,而說服他人一同推動轉型則會消耗創業者大量的情緒能量。
新創企業普遍會遇到“因早期的成績而昏了頭腦”的陷阱。開發最小化可行產品可以幫助新創企業盡快找到早期使用者,以及他們的反饋。這時,多數新創企業都會理所當然地將產品或服務從早期使用者群體推向主流客戶群。可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現實:主流客戶群有著差異性更大、更為苛刻的需求。如果不能在用戶群變更的關鍵時刻,關注與基本假設相關的衡量指標,而是興沖沖地追逐日益增長的總量指標,團隊就會在理解公司的愿景上逐漸迷失。這一陷阱延誤了很多新創企業的轉型,讓它們的成功之路半途而廢。
轉型意味著公司將采用新的產品、不同的商業模式和增長引擎。常見的轉型包括:放大轉型、縮小轉型、客戶細分市場轉型、客戶需求轉型、平臺轉型、商業架構轉型、價值獲取轉型、增長引擎轉型、渠道轉型和技術轉型等。為了更好地理解某一種轉型,新創企業需要通過最小化可行產品驗證這一戰略假設。
不僅是新創企業,轉型對于所有的企業都是關乎基業長青的永恒主題。轉型不僅是改變,更是以驗證基礎假設為目標的、有計劃、有條理、有衡量的特殊改變。轉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新創企業在失敗面前百折不撓。
思考與實踐:
今天,我們了解如何建立一個新的核算體系,評價是否取得進步,以及決定是要轉型(在既定基礎上改變路線)還是要繼續堅持。
昨天你定下的計劃,是否可以匹配一個核算體系?需要哪幾個指標?請寫下,并在今天計劃完成后一并記錄。
將你的某個方法論、觀念或習慣記下,建立一個決定其是否需要改變的核算方法,并完成。每天重復這個過程,截止時間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