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事第一》(第三篇)

上一篇講了實現“要事第一”的整體方法論,接下來要說說各個部分的重要性。

首先,補充一個知識,作者把重要和緊急組成的四種事情放在了直角坐標系中的四個象限中,分別是: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第三象限,緊急但不重要;第四象限,既不重要也不緊急。所謂“要事第一”,實際上作者是想讓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第二象限中。

構想的激情

按照我的理解,這里面的“構想”應該就是目標信念這類的東西。信念是擁有激勵作用的,而為自己設定目標,并堅信自己能夠達到目標的信念則會讓生活充滿激情和冒險精神的能量。比如,甘地曾是一個連說話都會害羞的人,正是因為他把為整個印度人民奪取自由作為目標,從而產生了無限的能量,最終完成了這一偉大的壯舉。我們雖是普通人,但也可以為自己撰寫強大的使命宣言,并按此生活。這就相當于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可以是長時間的,也可以是短時間的。只要有了目標,在這一段時間里,生活就會變得充滿激情和動力。至于如何設定目標或者說設定怎樣的目標,則需要我們深入自己的內心生活,從自我意識、良知、創造性想象力還有獨立意志四個方面去考量。當給自己的使命宣言撰寫完畢后,回頭看看,它是不是代表了自己內心最深刻、最美好的東西;能否履行自己獨有的天分;是不是稍微超越了現在的自己;有沒有整合了身體、社會、智力和精神四個層面;中心原則是不是能使生活大為改觀;構想是否吻合價值觀;有沒有涉及到生活中所有的重要角色等。滿足以上特點的使命宣言則可以認為是一個令人滿意的使命宣言。

這份強大的宣言會為我們在生活中需要抉擇的時候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撐,可以認為是一個綱領一樣的存在。而有了這種構想,在生活中還會帶來另外的收獲。它是我們生活中推動其他一切的基本力量;也賦予我們努力做出自己獨特貢獻的觀念和激情;讓我們做到要事第一、原則重于效率、人重于物。

角色的平衡

這個問題在生活中非常常見,比如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那么平衡是什么?如果把一個人看成一個高度關聯的整體,那么所有“部門”的協同工作就是一種平衡。平衡不在于很快干事以應付生活的每個部分,每個部分之間是“和”的關系,而不是“或”的關系。如果我們能夠把各個角色之間的協作關系處理好,那么將會產生增益。比如,我們換一種角度來看問題。做了母親,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帶孩子,不過我們可以在照顧孩子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耐心和處理細小問題的能力,這樣一來,從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們在職場上的競爭力;再舉一例:協調家庭中各個成員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看作是處理工作中復雜關系的一種變形,如果足夠用心的話,處理好家庭關系的法門,即使在工作中不能百分百湊效,也至少有借鑒作用。

在培育平衡時要有三種思維。第一,我們的“自然”角色來自我們的構想。實際上,不同的角色在生活中是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試想一個家庭不幸的人,工作上能有多大起色。另外,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把事業放在比較長遠的角度去審視平衡的問題。還是母嬰關系,看似孩子的出生讓母親在一段時間里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導致了不平衡,但是放在整個生命的長河里看,這才是一種健康的平衡。第二,每個角色都是一種服務。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處不同的環境,從服務的角度來理解角色,可以讓我們在更大的范圍內相互依賴。第三,每個角色都包含四個基本層面,也就是身體、精神、社會和智力。我們實際上也是在平衡這四個層面,比如個人成長和工作之間的平衡,產出和增加產能之間的平衡等。而對于第二象限的日程安剛好能培育以上提到的各種平衡。這里面,我們可以通過角色來組織信息,還可以圍繞角色來澄清期望。

一旦達成平衡,我們將擁有富足的心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