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二“以終為始和要事第一”

2017.9.27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二“以終為始和要事第一”

今天帶來的分享是第2和第3個習慣,follow me~!!

1習慣二:以終為始

很久以前,有三位泥工匠師在家族里砌磚,但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有不同看法。有路人問,你們在干嘛?一個說在砌磚,一個說在蓋房子,第三個說在建造金碧輝煌的宮殿,第三位泥工匠師若干年后成了卓越的建筑師。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工作貴賤,只要對自己的工作有熱情,充分認識工作的價值,不斷深化變革,終會實現目標。

再講一個現實的例子吧。王健林說要掙一個億的小目標,遭到了無數網友的反抗:什么?一個億還是小目標?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規劃。我們的人生就好比在大海中航行,雖不知道明天會遭遇什么樣的風浪,但如果我們有明確的目標,擊敗風浪的同時是我們靠近彼岸的勝利。

所以,你的目標是什么呢?

買神仙水和小燈泡,告別滄桑臉?

說走就走,去成都聽一曲趙雷的民謠?

買房買車娶媳婦,走向人生巔峰?

........

嗯,你為什么需要目標呢?

目標是持久動力的來源。像是跑步比賽,正是終點的設置,才有跑道上堅持不懈的奔跑。

目標是工作進展的尺度。少了目標,你便很難分清輕重緩急,無法判斷當下的工作是否有意義。

目標讓人專注于結果而非工作本身。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你心向前方,又何懼過程中的坎坷呢。

其實,關于目標,也是在詢問你:什么東西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當你明確了這一點,那么先在大腦里進行規劃,然后再采取相應行動。因為我們相信所有的事情需經過兩次創造:首先是心智上,然后是實體上。具有高效能的人從不讓他人或環境決定自己的命運,遠期規劃決定了他們的未來。

2找不到目標,怎么辦?

好吧,肯定也有人疑惑,我就是找不到目標怎么辦?出現這種情況,是源于我們對自身生活的迷失——你的生活脫離了中心!

我們的周圍有著無數的關系網,家庭,工作,朋友...我們的任何抉擇都會影響著周圍的人際關系。因此在這一個圓盤里,你會傾向于什么呢? 如果我們把焦點只放在某一項上,我們就是任由環境來主宰我們。

于是,我們找到一個好方法:以原則為中心。原則規避了我們不好的個人情緒,幫助我們通過良知,知識與價值觀去尋求最佳方案。舉個例子,在工作和演唱會之間,你會選擇什么?前者是業績的責任,后者是內心的所愛。但不論你是選擇演唱會或是加班都不足為奇,只要是你經過全盤考慮所得的結論,是你主動的選擇。根據原則做出的決策,便是明智的決策。

好了,到這里我相信你對【目標】有了較之從前更深刻的認識。如果說目標是終極的旗幟,那么個人使命宣言便是實現目標過程中的路牌。

個人使命宣言包括:

(1)擁有:你想獲得什么結果(一棟房子?漂亮的戀人?)

(2)行動:你可以做出什么貢獻(參考如下)

如果沒有時間和資源的限制,我會選擇做什么?

在我的工作生涯里,哪些是我認為最有意義的活動?

什么是我未來對別人最重要的貢獻?

我有哪些已發掘或未發掘的才能?

有什么事是我應該去做,但往往用不同的借口放棄不干的?

(3)成為:你想成為怎樣的人(誰在我一生中產生過正面影響?他具有怎樣的品質?)

當你對目標感到迷茫的時候,只要反問自己上面三個問題就好了。接下來我們來認識第三個好習慣。

3習慣三:要事第一

如果你覺得有了目標就有了未來,那就錯了。有的人雖有目標,在實際生活中卻被各種事務忙得焦頭爛額。而成功的人厲害之處除了目標高遠,更勝在自我管理

其中,要事第一即是將你認為最值得做的事情放在首位,通過獨立意志的發揮,建立以原則為中心的處事態度,達到有效的自我管理。因此我們將更關注事情的重要性而非緊急性,勇于對不重要的事說“不”,高效能地生活在第二象限。

什么是第二象限呢?所有的活動都可以根據重要性(個人覺得有價值且對你的使命、價值觀及首要目標有意義的活動)緊急性(你或別人認為需要立刻處理的緊急事件或活動)來區分。而這兩個要素及其對立面所形成的四象限來描述我們所從事的活動。這四象限構成“時間管理矩陣圖”

時間管理矩陣

最佳使用時間的方法即把焦點放在“重要性”象限(第一、二象限)。高效人士花更多時間在第二象限,來創造機會及保護資源;為第一象限活動做預測準備并將它們移往第二象限中,減弱消除它們的緊急。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我們生活中時常會碰到第一象限的緊急事件。但如果我們可以預見第一象限的緊急事件,采取預防措施,就能極大提高效能,減少生活的壓力。

大家應該都在內心開始反思了,不妨列出下周你可能面對的屬于第一象限(緊急且重要)的事件或活動,你可以在第二象限中做些什么準備來降低第一象限的影響?如何杜絕不重要的只會浪費你時間的活動?

如果你還在疑惑這件事屬于第三象限還是第一象限時,只需要自問以下這幾個問題:

1.我真的必須做這件事嗎?

2.假使我不做會發生什么事?

3.如果延遲或不做,這件事對我跟他人相處中會產生什么影響?

例如在我面前有這兩件事發生了沖突:一個是三天內就要上交的文稿,一個是即將結束的影片。當你通過以上自問便會發現:錯過影院的電影,可以通過網絡再獲取資源,但是文稿拖延或者沒完成將在工作上造成利益損失。如果是自我管理良好的朋友,平日里就會花更多時間在第二象限,提前準備文稿內容,避免出現讓自己陷入困境的情況。

4如何把“要事第一”落在實處

今天最后就來了解一下第二象限流程,以下步驟可用來制定周計劃,幫助我們把“要事第一”落實在生活中。

01聯結使命

聯結使命讓你的心靈、頭腦與有意義的目標緊密結合。當你審視使命宣言時,便把你想到的及在意的事一起考慮進去。

02審視角色

分析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之間是否平衡?是否因為專注工作而忽視了家庭?當你檢查各個角色時,才能創造更和諧、完美的生活。

03確定目標

針對各個角色制定目標,由于不同角色的使命不同,在對比中會發現自己哪些事情是真正重要的。

04每周規劃

逐日計劃只能提供有限視野,當你在此刻計劃明后天的日程,只會導致自己關注那些當下緊迫的事情。不妨進行每周規劃,擔心遺忘的可以手寫記錄下來。

05言行一致

當我們制定了計劃就應付出行動去完成,除了是對自己實現“言行一致”,也是對他人的“言出必行”。

06評估小結

當你坐下來規劃下周的活動時,回顧你表現好的地方,又有哪些應繼續做出改變。這個自我檢查的過程將會讓你得到學習與進步的機會。假如想成功扮演角色實現高效能,你必須在每周末進行學習心得評估,把上一周的活動與你想要成為什么、想做什么及想擁有什么進行對照,應用于下周活動的規劃。

【思考】

給自己做個人使命宣言:

當……時,我的表現最好;

當……時,我的表現最差;

當……時,我感到真正的快樂;

有一天,我一定要……

我最深層且美好的情感會在……時產生;

我最大的才能與天賦是……

總之,最重要的事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