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德育
課程時間: 2017.3.12 ?16:00—18:00
班名: 浦東蓮花班
課程狀況:應到人數:11
實到人數:8 ? ? ?年齡段: ? 7-13歲 ? ?旁聽:1人
家長參與狀況:7人
主講老師:楊億里
家長共修老師:姚立濤
助教老師:請假
課程頌詞: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課程目的:
1、學習和辨別“財物”
2、了解“忍”和“讓”是一種風度和境界
3、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化解內心的煩惱
課程重點及框架:
1、探討“財物”具體的含義,延伸至名譽、生命等。
2、學習“忍”和“讓”的含義,理解舍得和付出!
3、讓孩子明白通過“言語忍”來消除煩惱增上智慧,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流程與要點:
1、 靜心(抄寫頌詞)
2、 禮拜發愿
3、 強調“四正、四到”,和課堂紀律問題。
4、 力行情況分享及點評,對力行好的孩子給予鼓勵和獎勵。
5、 輪流背誦所有學過的頌詞,(對入則孝的部分都能熟練背誦)
6、 結合頌詞,挖出關鍵字做進一步的詮釋,深入理解怨恨和忍讓的區別。
7、通過孩子分享故事《孔融讓梨》視頻《趙孝爭死》,探討“財物”具體的含義,同學們紛紛表示可以將自己的心愛物品,名譽等讓給兄弟姐妹同學朋友,但延伸至自己的媽媽或生命都不愿意讓出,大愛的胸懷的確需要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成長。
8、《蘇格拉底的故事》 讓孩子們懂得“忍”和“讓”的含義,理解舍得和付出!不僅兄弟家人還是朋友等等都要理解并用愛來融化彼此,通過問答孩子們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
9、分享甘地和曼德拉的故事,讓孩子明白通過“言語忍”來消除煩惱增上智慧,笑對人生,會活的更精彩,學著控制自我情緒,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10、 強化“堅持力行”
11、回向。
12、領取力行表、收拾桌椅、打掃教室。
課程準備工作:
教案預習、教案研討、備課、視頻下載、力行積分卡
課程反饋:
課堂紀律良好,參與和積極性非常高。
經驗分享:
1、對故事都非常有興趣,不斷提出問題,對忍讓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2、缺勤多次的王子宇小朋友背不出頌詞,鼓勵他不斷嘗試,繼而回家加油努力希望之后有突破和進展。
改進之處:
1, 學會自如切換老師的威儀和溫和。
2, 授課的多樣化,提高國學和孩子的共鳴。
困惑,有待解決的問題: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