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打開手機,看到提示,今天情人節。閑來無事,決定出去逛逛。
目標鎖定在北碚區的縉云山。九點半出發,輕軌一又三分之二個小時到北碚,十一點多午餐,北京烤鴨。
然后乘坐520公交準備去爬縉云山,不料下錯了站,于是決定步行,走到哪里算哪里。下車就被公路兩旁密密麻麻的參天古樹所吸引,透過古樹的縫隙能看到對面陡峭的山峰,腦中快速閃現出上次坐船游烏江畫廊的場景,都是青山綠水。人在船中,船在水中,水在山中。
爬到半山腰發現了個道觀——紹龍觀。帶著一絲孩童般的好奇和一點探險的小興奮進去了。那是一個被修繕的老道觀,從院子里的那些棵如擎天柱般粗壯的老樹便可看出,在那插香火的器皿上也能很容易地捕捉到時間的痕跡。觀里很干凈,很清靜,沒幾個人。門口矗立著的是威嚴的雷部正神聞仲的神像,可能是因為骨子里長著中國人的基因,對神明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敬畏,在那一瞬間我竟也相信這世間的確存在著高于我們人類的主宰,或許他們一直在九重之上的天宮里靜靜地看著人世間的一切。心里還在驚嘆著神的偉大和自己的渺小時,雙膝已經不自覺地跪在了拜墊上,胸中燃起一股朝圣者般的赤誠,慢慢地作了三個揖。朝著梯子往上走,轉身,便看到了比我高出兩到三倍的“晨鐘”和“暮鼓”,忠實地佇立在中門的兩旁,替世人記錄著時刻在流逝的歲月。在正屋玄門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神像面前靜靜地坐了不知道有多久,冥思,悟道,向神們傾吐近日郁積于胸的憂思與煩悶。
然后去了側屋,那里住著六十甲子神那一大家子,始于甲子,終于癸亥。一個輪回需要60年,稱為一甲子。傳說在這60年里面,每一年天上都會派一位神仙出來值年,他負責掌管這一年人間的福與禍,也掌管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旦夕禍福,老百姓尊稱這些神仙為值年太歲,60年就有60位太歲,所以統稱為六十甲子神。在這六十位中找到了自己的保護神, 甲戌太歲,施廣大將軍,帶著親切感地瞻仰了三十秒,就退出了神殿。
后來陸續拜會了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嘿嘿,當時特意記了下他老人家的名字。)觀音娘娘,五岳帝君,還有些叫不出來名兒的神。
在道姑的帶領下,上了炷香,添了點兒香油錢。再向道姑請教了些問題,有些聽懂了有些也沒懂,隨后就出了道觀,繼續前行。
爬了也不知道多久(時間觀念爆弱,已經發覺了),到了一個很美麗的湖,叫黛湖,可能是因為湖里的水是黛綠色的才因此而得名的吧。湖不太大,面積和形狀都與正規的運動場相差無幾。微風輕拂,湖面蕩漾的水波,像跳躍著的魚鱗,也像是經常會在動物世界的節目里看到的聚在天空中的成千上萬只麻雀。湖上的遠方有一頂并不刺眼的太陽,在氤氳的霧氣中顯得昏黃朦朧,湖周圍那些月季的點綴也為此湖平添了幾分生趣。此時醉心于美景的我在湖一頭的長廊上,挑了一個能將眼前的美景盡收眼底的角度,靜默了三分鐘,為大自然的神圣。
繼續上路,中途又偶遇一條分叉的小路,想到Robert Frost的詩The Road Not Taken,于是果斷進入。沿著小路竟然被引到了一個叫清水灣的地方,像是農村,很多農家院子里都種有大片大片的柑橘樹,還有一些紅色的像桃花一樣的花穿插其間,看到那滿園關不住的春色,心中甚是欣喜,便拿手機拍下了一兩枝出墻的“紅杏”。那里也有很多狗,覺得自己勢單力薄,心里怕的很,就原路返回來了。
然后繼續朝大路走,時而看看路邊遮天的大樹,也會俯視一下腳下的嘉陵江,時而又遠眺一下江對面的峭壁懸崖。走了大概兩個小時,到五點多的時候,怕天黑了沒車,荒郊野嶺的,有危險。看到了一個下山的公交,拼命地追上后,就坐車下山了。
今天對很多地球人來說是個很特殊的日子——情人節,雖然地球并不這么覺得。人心有時候會很脆弱,甚至還有些殘破不堪,但你若長于欣賞,善于發現,即便是討人厭的雀斑,長在臉上也可以很美。不管處在什么時日,無論居于何種境遇,一切皆源于我們的內心。
最后就用那句很熟但又不俗的話來結束此文吧“世上不缺美,只缺一雙發現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