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你會發(fā)現(xiàn),美的事物無處不在。
白居易的小詩《遺愛寺》,極有畫面感,既有景又有情,讀來生動感人。
原文如下: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唐 白居易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這首詩即是在江州任上,于元和十二年游覽遺愛寺有感而作。遺愛寺在江西廬山香爐峰下。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這兩句是說是說詩人在小溪邊玩賞那些奇形怪狀的溪石,微風吹來花香撲鼻沁人心脾。詩人四處張望卻不知花在何處,于是詩人繞寺而行,一路上漫步尋花,“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這里山光水色無限美好。小鳥的啾啾聲十分動聽,溪水汩汩流淌不絕于耳。這一切,讓詩人感到心曠神怡。
這首寫景抒情的短詩,詩人將石、溪、花、鳥、泉等多種自然景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生機勃勃的圖畫,勾勒出遺愛寺令人神往的風景,又通過“弄”“尋”“行”等細致的動作描寫刻畫,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詩歌兩聯(lián)雖然皆為對仗,但由于詩人善于運用動詞,并在第二聯(lián)中,及時變換句式結(jié)構(gòu),因而使得詩歌既具有整飭之美,同時又充溢著一種流動的、活潑的詩意。生動地表現(xiàn)了遺愛寺周圍生機盎然,清幽雅致的環(huán)境氣氛。抒發(fā)了作者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2-
美景人人愛,美景處處有。
讀完《遺愛寺》,那些記憶猶新的景致也一下子浮現(xiàn)于我眼前。
我也曾感受過弄石臨溪坐的閑適。那是工作中參加了一個函授學習,暑假里要到鄰縣諸城教師培訓學校學習。傍晚有一段閑暇時光,我們幾個同學結(jié)伴到學校不遠處的三里莊水庫邊玩。坐在攔水壩上,太陽正悄無聲息地離開,落日映紅了半邊天空,余暉浸染了周邊的云彩,形成了燦爛無比的晚霞奇觀,我們幾個靜靜地坐在那兒,不說話,只享受這份靜謐。近處,淺水里蘆葦叢高低錯落,離岸近的蘆葦會矮一些。在蘆葦叢邊的水域里,兩只不知名的鳥兒相互依偎著,叫著。還有一只翠鳥從水邊飛起,隱到蘆葦叢中了。想必,那兒有它的家。遠處,岸邊,幾棵垂著長辮子的在柳樹下,一頭牛站在那兒,發(fā)出哞哞的盼歸叫聲,一個農(nóng)人正走向那頭牛,走到樹下,解開拴在樹上的繩索,牽著牛向遠處的村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