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法在時間的維度上,自由地前行。前一秒鐘過去,那就永遠地過去,我們無法再度回到之前的那個時刻。
最近在讀一些作品,我把讀書的筆記和自己的感想雜糅在一起,以要點形式寫成文章。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1.目標要明確而具體,才能有強有力的引導作用。一個空泛的目標不足以激發你的力量。
2.當我們要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是從大腦里的想法到客觀的現實,會有一個互動的作用。而這個時候,其實是我們的認知到外界的一個顯化的過程。而我們的認知是否符合實際情況,這是需要檢驗的。
3.在大學普通物理的實驗課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實驗數據誤差分析。由于客觀世界的限制,我們無法在實驗中做到理論級別的精確,因此從各個方面,都可能會引入誤差。而這些誤差可能會成為影響實驗進展或者結果。于是,對這些誤差進行分析,搞清特性并進行掌握,有利于我們更全面地認知世界。
4.既然人類在觀測客觀世界時,都會存在誤差,那我們在感知這個世界的時候,是否可能也存在誤差。于是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有誤差,那這個誤差來自于哪里?我們的誤差是否有一些統計規律,可以方便地讓我們根據規律進行還原,使我們的認知盡量的歸化到本來的面目?
5.就像如果一個鐘表走時更快了,而且假使我們通過某種方式知曉了鐘表偏快的特性,那如果我們沒有條件直接對時間進行設置,那只要在每次讀取時間的時候,進行修正就可以了。那問題是,我們關于認知,是否存在偏差?
6.我們生活在三維世界中,三維世界里還帶有一個桀驁不馴的元素就是單向的時間。在三維世界里,我們可以在空間里自主地移動,然而,我們卻會困在時間的流逝里,也就是,我們無法在時間的維度上,自由地前行。前一秒鐘過去,那就永遠地過去,我們無法再度回到之前的那個時刻。
7.時間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存在,而我們關于時間,也存在一些顯著的偏見。
8.定下目標其實是應對時間流逝的一種方式,我們用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灌注到不可逆轉的時間中。然而,在現在和未來的分野里,我們卻也容易呈現出這樣的特性。
9.我們對未來,往往更容易采取抽象策略,給予更多過高的期待,看重意義的伸張,注重“為什么”,對一個目標一件事情,賦予更多的宏大格局的意義關聯,并且傾向于過早的透支未來的成就感;而我們面對當下的問題,往往更容易采取更具體的策略,注重“是什么”,更多會在意自己的具體動作方向,在意實際的困難,在意可行性,在意當下時間的狀態和情緒的變化,甚至傾向放大困難,從而讓自己停滯。
10.“為什么”和“是什么”是兩種模式,我們在面對未來的時候,容易更多地用“為什么”的模式,從而各種美好,全然不顧落地,于是入坑;而我們在面對當下的時候,容易更多地用“是什么”的模式,卻忽略長期的意義和回報,于是很容易短視。這是許多人拖延的一個原因所在。
11.我們在對時間的認知上,在人性中嵌入了這樣一種近乎是本能的認知偏見。而假使我們要真正能夠成長,我們需要能克服并駕馭自己的這種屬性,修正這個偏差,并且能夠真正理智、依照邏輯地,樸素按照應有的路線前進。有一句話是,在談未來的時候,都是探險家一樣雄壯;但是面對現在的時候,都像個會計一樣精明。許多事情斷然無法是即時反饋的,我們需要能夠有魄力,承受時間更長的一些考驗。
12.在做事情的時候,一方面要注重“為什么”之類的意義性,一方面也要兼容考慮“是什么”之類可行性。所以,如果你能平衡兩個方面的因素,就像駕馭馬的兩條韁繩。用美好的前景激勵你,但是卻用冷冰的現實來警醒你。這個組合拳會很好使。
13.殺雞取卵雖然是一個成語,我們可能覺得自己不會那樣傻,但是我卻相信,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實時發生在自己身上。因為殺雞的時候,你從來不會覺得為了取個蛋,自己是錯的,而只有這個事情成為故事,被人津津樂道的時候,于是每個人就感覺殺雞的人是笨蛋,而自己比他更聰明,于是好像生活更有了智慧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