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吃五谷雜糧,誰能不得病”。得病就得吃藥。那么,患者藥店買藥,是購買價格貴的好,還是價格便宜的好?記者日前在寶雞市醫藥平價超市采訪時,業內人士提醒患者:藥店買藥時,請您千萬不要把價格作為最主要的考慮因素,不能以藥品價格的貴和便宜來判斷藥品質量和療效的好壞。
價格不是判別藥品質量和療效好壞的標準
是不是好藥,區別不在價格上,而要看是不是確有療效。如果確有療效,能達到治病的目的,幾分錢的藥也是好藥?!睂氹u市家美佳平價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制藥高級工程師、執業藥師王宗江副總經理談到這個問題時說:“有些藥品的價格以前高,顧客有意見,后來藥價降了,顧客問是不是假藥,這反映了人們一種矛盾的心態,在內心認同的還是藥品價格貴才是好藥的觀點,陷入了‘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的泥沼,這絕不可取。是不是好藥,不能拋開具體的人和病來談,要看療效。其實降價的這些藥,都是經過GMP認證的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藥品,現在只是還藥品價格的本來面目;看待藥品價格及藥品的好壞需要用一種成熟的心態。”
藥店購買藥品也不能一味追求低價格
寶商集團陜西辰濟藥業有限公司常務副董事長、總經理隋東虎博士在談到藥店選購藥品時說:“患者購藥時,千萬不能唯價格論。據了解,既便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同一種藥品、同一種配方,不同的廠家或者不同的生產工藝、不同產地的原輔料生產的產品,在質量上還是有差別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不同。像‘濃縮六味地黃丸’、‘復方丹參片’,到底是那一家生產的療效好,業內人士有共同的認識。所以大廠和小廠、名牌和非名牌、GMP認證和非認證企業、各企業產品廣告費用投入的大小、銷售環節費用的多少都決定了藥品的價格,反映在出廠價格上就有差異,沒有任何一個商家會做出虧本的買賣。另一方面,到了終端環節,通過GSP認證的零售企業,嚴格按照《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保管和貯存養護藥品,其成本當然高,但質量保證做得好,價格也就高一些。所以買藥時在考慮藥品對患者的療效的同時,也要考慮患者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不能一味的追求藥品價格的高低。”
(2005年6月2日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