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課程改革步入深水區的今天,對于校本課程群的開發方法,值得學界仔細研討。
? ? 要避免校本課程的碎片化,發揮課程真正的育人功能,需要提綱挈領,開發、建設課程群。茲文專門探討校本課程群的研發方法。
? ?第一步,原有課程診斷:目的是,診斷學校的校本課程是否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與教育改革要求,合乎兒童的需求,合乎社區的需求,合乎家長的意愿,稱為“課程診斷”,課程沒有碎片化,形成課程體系特色。
? ?第二步,課程群計劃:目的是,根據診斷結果,著重計劃需要充實的課程領域,或者重新開發新的課程群。
? ? (一)規劃理論依據: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建構主義理論;核心素養理論;后現代主義理論。
? ? ?(二)基于校本文化的調查:
? ? ?1、地域文化特征與校本課程契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地域具體表現為地域文化,文化育人,其一便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優秀地域文化育人,比如湖湘文化的經世致用、敢為天下先;比如齊魯文化的剛健自強、崇尚氣節;比如吳越文化海納百川、靈動睿智……因此校本課程應與地域文化契合,有專門的地域文化校本課程。
? ? ?2、傳統文化與校本課程的契合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在調劑個人與社會,個人與群體,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心靈內心的平靜諸多方面,在維系民族精神文化特質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有專門的傳統文化校本課程模塊。
? ? 3、學校的辦學理念與培養目標:是否科學具體,具有與課程相關聯的操作性,如何通過課程群來呈現。這里很關鍵,也是學校課程群體系能否有特色的重要依托點。
? ?4、其余課程資源調查:師資資源調查、家長資源調查、社區資源調查……得出各種資源的優勢和制約因素。依據優勢因素和制約因素,來決定課程群內容取舍。比如城區學校有的家長是電臺播音員,那么可以邀請家長分擔播音與主持校本課程教學任務。
? ?(三)學校課程群的具體設計與呈現:
? ? 符合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改革發展總體要求,能夠體現學校獨特的辦學理念,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利于教師、學生、家長、社區、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自成各模塊系統,但有互相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課程群體系,最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 ?具體構建:(例子)
? ?一所學校的辦學目的、課改目的:
? 為了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
? ?為了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
? ?這所學校的具體培養目標為——
? ?自立精神、共生意識;科學態度、人文情懷; 領袖氣質
? ? 因此,課程建設圍繞學校培養目標,而設計的校本課程群體系——
? ?心理健康和主體發展學習領域——側重于自主精神的培養;
? ?藝術審美和休閑健身學習領域——側重于自立精神的培養;
? ? 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學習領域——側重于共生意識的培養;
? ? 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能學習領域——側重于科學態度的培養;
? ? 中華文化和民族思想學習領域——側重于人文情懷的培養(民族精神);
? ? 西方文化和國際交流學習領域——側重于人文情懷的培養(世界眼光);
? ? 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學習領域——側重于領袖氣質的培養;
? ? 活動評比和學科競賽學習領域——側重于興趣特長的培養。
據此確定了學習領域與科目、模塊:
? ?學生心理和主體發展學習領域——心理、校班會——主題活動、學習心理、人格心理……
? ? 藝術審美和休閑健身學習領域——音體美——雙周音樂會、國慶通宵、健美操、電腦繪畫……
? ? 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學習領域——理化生、政史地——環境保護、社區活動、南京行、長江行……
? ? 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能學習領域——數理化生、信息科技、勞技——網絡技術、電腦組裝、機器人……
? ? 中華文化和民族思想學習領域——語文、政史地——諸子百家選讀、史記選讀、西部行……
? ? 西方文化和國際交流學習領域——外語、政史地——莎士比亞選讀、歐洲行、美國行、澳洲行……
? ? ?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學習領域——各學科——學農、學軍、航模社團、跆拳道社團
? ? ?活動評比和學科競賽學習領域——各學科——作文比賽、英特兒創新大賽、數學競賽、化學競賽……
? ? ?這樣的開發程序,整個課程群體系流暢、科學,沒有碎片化課程,通過學校獨特的課程群體系,體現了學校獨特的育人目標,并能保障學校育人目標的實現。從而有利于學校辦學特色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