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男人女人背后都有這么一個女人,她的名字叫做母親。
今天依然沒有康乃馨、沒有賀卡、沒有禮物,就如同往年一般,只是今年有Oscar'陪伴著碎碎念。也依然會在吃完晚飯后,被這個女人催促著早點回家,說太晚路上不安全。
在學校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寫家人的文章,感覺有太多事情可以寫,卻不能馬上揪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獨立
但不說像端午、中秋、七月半這樣的節日里,能從買菜到做菜、祭拜一手搞定。
也不說1.5米正方的四方桌能扛上肩就走。
更不說從小照顧3個孩子的起居,逐個參加家長會,操持家務,且不誤工。
她不單單以身作則,隨時有“獨立”的表現,且要求所有子女獨立。
高中有一次月考完,跟她對話,說起成績不錯,是不是應該嘉獎一下。答說,成績好差跟做父母的沒有關系,成績好是自己的事情,不好也是自己的事情。當時竟無言以對。
結束大學學業,回家實習,第一時間先說了以后家里不再承擔生活費的事情。父母的使命到大學畢業結束。在家里吃飯沒有問題,但是其他的吃穿用度,都需要自己掙。
愛鼓搗
對于所有的廚師來說,最好的獎勵,就是把她做的菜吃完。她作為廚娘,也總是抱有這樣的幻想的。盡管我們非常害怕她的各種新品種,因為常常發揮不穩定,但是似乎所有的“嫌棄”都沒能阻擋她的一往無前。
就她最有天賦的油炸作品來說。近期的炸魚做得還是可圈可點的,不純碎是炸,炸完還油潑了一些澆汁,說是在上工的地方學到的。
在粉食的嘗試上,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勸降,但似乎成效不佳。
先是用空氣炸鍋機鼓搗蛋糕。在蛋黃蛋清的分離上,說在電視上學了一招,用空的飲料瓶就能搞定,結果第一次嘗試就將蛋黃跟蛋清混在了一起,多次嘗試后,直接將蛋黃蛋清交錯起來。便直接違背食譜,將蛋黃蛋清攪拌均勻。家里的純牛奶喝完了,就“聰明”地用六個核桃代替。最終結果自然是慘不忍睹,一塊濕嗒嗒的蛋餅,沒有發起來,倒是陰差陽錯,有點棗泥糕的相貌。
再是在家里做饅頭。那原生態的呀。白饅頭不白,有點黃,還說那是外面賣的摻了增白劑。形狀也不講究,就直接用筷子夾了幾坨放在米飯上蒸。成型后,四面八方全是小孔。這樣的隨意做出來的成品,通常也就是她自己消化了。
在她的多年努力下,其他4個家庭成員,紛紛以“腸胃不好”拒絕了粉食,堅決要求三餐必須得是白米飯。
若說起“屢敗屢戰”,那她在食物的鼓搗之路上,已經走得很遠了。
多面性
多年以來,媽媽都不待見奶奶。可能源于媽媽生了我跟妹妹,奶奶一直念叨爸爸沒有福氣,無法有子傳承。尤其是生妹妹時,正是計劃生育嚴抓緊打時期,生下后一口奶沒有喝,抱外面托奶媽帶。怕被查,讓她一個人住在爺爺買的不到20平米的離家15分鐘車程的小黑屋里,自己處理吃喝拉撒。在我自己有了寶寶,做了月子后,我更加能體會這種無助與不待見。
但是呢,凡逢年過節,孝敬的禮品都是讓我們小輩給送過去。家里過節日,也一定讓我們去叫過來一起吃。并且,在我們成家后,也一直認同我們在大的節日里面有所表示。
妹夫家種的甜瓜、四阿姨家批發來的海鮮送到家里,一定會先給爺爺奶奶送過去,然后有多的話,再分發給周邊的鄰居。
她也特別的諱疾忌醫。稍微有點小毛小病的,能抗則抗。甚至一直讓我少做產檢,說那都是騙錢的,尤其是照B超,對小孩不好。
但是若這時候剛好周邊的人因為一些小毛病沒有注意釀成苦果,又會來勸說錢不能省,身體最重要,上次你不是說哪哪哪不舒服,趕緊去看看。
她也知道我是不自信的孩子,總是隔一段時間來拍拍馬屁,說多么多么為我而感到驕傲。等真回了家,又跟我說誰誰誰家的孩子考上了重點大學、進了體系工作、嫁了個多么富有的婆家。給一棒又賞顆糖吃的把戲,不要耍得太有模有樣。
看到別人鼓搗智能手機,覺得自己的小靈通弱爆了,回來一直說人家都可以通過手機看到在外面的孫子,可先進了。等真的給配了智能手機,常常忘記微信圖案不說,讓翻看有沒有銀行的入賬短信,也不會。問不是都教過了嗎,答沒有辦法,就是這么笨啊。直接給無語的呀。又說上工的午休想看電視,給下載好了app,卻又常常找不到相應的app界面。
喜歡去店里買衣服,說品質好,一個季度總是要去幾次,特別喜歡花俏的衣服,還老說我跟妹妹穿得素。她的觀念就是外面穿給別人看的,怎么都要有幾身像樣的,不然丟了面子。可是每次看到我們整理出來要扔的衣物,又會翻檢大半回去說都還是可以穿的,我們不要,她來穿。這不,上周回去,真給找出了一條前年還是大前年買大的一條牛仔褲,那時候,還不習慣退貨,就說留著給她穿,然后因為上面有小蛋糕、小花花的圖案,她其實也不能穿,太裝嫩,就一直放著,結果我自己現在產后身材未恢復,這條短褲還真的是能穿回來。
這個女人,有時候看著是又可愛又可氣又可恨,但是只要心理有什么不痛快,第一個電話總是打給她。上個周日,我依然沒有讓她在朋友圈勝出,而是帶了Oscar一起去陪著她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