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圍觀手機朋友圈時,偶然看到一個兩年不見的朋友,發了他目前工作的照片,同時附上了他的抱怨,往前翻看了下,全是自哀自怨。
那時候我和他是同事,我負責行政管理,他負責具體工作。當年一起喝酒時他就在說,想換一份更好的工作,兩年后,他還在原地踏步。
兩年間的我,經歷了創業失敗,逃避后轉向工程行業,竣工了一家酒店,又到深圳重操舊業開始做銷售。雖然工作只能養活自己,但是,我從來沒有喪失那顆帶著夢想的心。
我很想說,我和他的區別在于我有上進心。
不,這不是真相。
真相是我生存的條件比他優越太多:
- 我單身無負擔,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而他得帶著小兒子,事事為兒子操心。
- 我雖然只有本科學歷,但我有選擇工作的余地;而他只有這一門手藝,初中學歷,若是換了行業只能從小工做起。
- 在同一個地方工作,我在辦公室里舒舒服服的吹著空調;而他只能掛著吊扇,游走于廠房之間。
- 我的交際圈子里不乏能力出眾者,他們可以給我各種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而他的交際圈里,只有處境相似的工友們,和催著他給錢養家的家人親戚。
我實在不忍心繼續列舉,我想,生活的貧窮,教育的缺失,才是導致這一切的元兇。
前幾天寫了十年來,我們的錢到底貶值了多少?,里面一筆帶過了城鄉二元化帶來的割裂。
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比
根據上圖,城鎮居民的收入斜率大于農村居民收入的斜率,意味著城鎮居民的收入將繼續拉開與農村的差距。根據馬太效應,城鎮將吸收更多的資金和人才,而農村,將永無希望(環京津貧困帶就是一個例證)。
在感慨《還有書讀真好》中我感到悲傷,同一家人,僅僅是所處的位置在農村還是城市,就能有那么大的差別,更何況是連希望都沒有的更貧窮的地方。
我為自己慶幸,幸好我還有選擇的余地,但我若不努力繼續前行,總有一天,我也會成為拖別人后腿的那些“催著他給錢養家的家人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