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原文:“巧言令色,鮮矣仁!”
馬森解讀
巧言, 就是好聽的話,巴結人的話。令色,就是表面諂媚,討好。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總是在討好人,總是在對領導,老板說好話,這樣的人你要小心了。真正做實事的人,研究的是業務,利潤。是沒有心思去研究巴結領導,老板,討好,諂媚領導的。而當老板的也要清楚,我們要的是實際利潤,而不是找個員工來討好我們。如果我們需要人討好,不如去看電視劇,不如去娛樂場所。沒必要在公司里培養巴結我們的人,諂媚我們的人。
但是,被人巴結,討好。內心是很舒服的。所以,很多老板周圍都有這樣的人。?這是很多人都需要注意的,并且需要修正的地方。高手,觀察一個人的語氣,神色,就知道這個人是不是一個巧言令色的人了。他會自動遠離這樣的人。這句話,同時教會我們,我們不要去做一個巴結人,諂媚人,討好人的人。沒什么意思。我曾經為了做生意,也諂媚過一個大老板,巴結過一個大老板。生意沒做成,反而覺得自己的人格低劣。幾個月時間,內心 與神情都不是很舒服。
以至于,后來這個老板找我,我總是找借口不跟他見面。我們雖然為了賺錢,但我們不能犧牲自己的人格去賺錢。因為,業績不是通過諂媚別人而來的,而是靠自己實實在在干出來的。做人呢,不要想著占別人便宜,就沒有諂媚別人的想法了。只有你自己想走捷徑,想占便宜,才想著諂媚,討好別人。“天下間沒有免費的午餐。”? 就算你花言巧語,諂媚別人獲得了一些好處,其代價也是自己獨立人格,魅力人格的損失,劃不來。
一個隨時隨地想著討好人,想著花言巧語的人,內心一定沒有仁德。一個經常受人巴結,討好的人,基本上,會不堅持原則,就算以前有仁德,也會被腐蝕。歷史上開始有原則,后來周圍這種巧言令色的小人多了,變得不仁不義的領導者如過江之鯽。所以,要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一絲一毫的討好,也不接受。一個人是如何說話的,一個人的神態是什么樣子的。往往就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反應。
我們做人,應該有正念,講正能量的話語,做正行,然后就有了正果。如果我們做人,有了邪念,講的話語就會是負面的話語,行為也會出現負面行為,最后的結果,就是邪果。有仁德的人,說話,神態都是莊嚴肅穆的。無仁德的人,說話不講原則,不講真理,是見風使舵,善于討巧別人,為了目的不擇手段,說話都是為了迎合有權有勢力的人。而大家都知道,不論是誰,都喜歡別人順著自己。
時間長了。周圍就會聚集一幫靠著花言巧語,順從你的人。你就被腐蝕了。這樣的人,往往也不能給你帶來什么成績,本質上,是一種損耗。這些人呢,一般都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他們會看見那些能做實事,有成績的人閃閃發光,他們就會在你面前中傷那些人。這就是親小人的后果。最終,你也開始討厭那些做正事的人。很多老板,領導,皇帝,都是因為落入了這個惡性循環,最后,把自己的事業給毀了。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講話做事呢?就是我們只講真話,靠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獲利。我們講真話,有人接受,就接受,不接受就算了。不能為了利益,就巧言令色,神色偽善。同時,我們周圍也拒絕那種花言巧語,神色偽善的人靠近。我們要的是真話,真實的行動,有結果。
公眾號:創業有道馬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