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經典|1882:超人名醫徒手擒魔記

天才哲學家尼采

七年前,看過胡因夢講座視頻,名為《向內觀看就是走向光明》。讀完歐文?亞隆的長篇心理推理小說《當尼采哭泣》,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胡因夢這場講座的名字。

哲學和心理學如同母子。雖說一切學科的母親都是哲學,但對心理學這個最晚出生的嬰孩,這位媽媽似乎尤其偏愛。可以理解,千年哲學誕下百年心理學,老來得子,心頭肉啊。

哲學和心理學血濃于水,然而,她們終究是不同的。哲學宏觀,研究“人”的整體思維,好比望遠鏡;心理學微觀,研究群體或個人的精神狀態,類似顯微鏡。想把這兩者以文字形式融合得天衣無縫,不僅需要作者有深厚扎實的文字功底,更重要的是,對哲學和心理學,他必須發自內心地熱愛。沒有這份熱愛,寫不出佳作。

作為哲學和心理學愛好者,很高興能讀到這本書——《當尼采哭泣》。作者歐文?亞隆生于1931年,俄裔美國人。他是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終身榮譽教授,美國團體心理治療權威,心理暢銷書作家,也是當世僅存的國際精神醫學大師。

假托古人之事跡,著書立傳,無中生有,微言大義的,華人圈最有名的當屬金庸,心理學界則有歐文?亞隆。金庸能寫出華山論劍,歐文?亞隆呢,寫出了《哲學與心理學巔峰對決:兩大師徒手擒魔記》,哦,當然,這是我給這本小說起的別名。

小說虛實相間,史實和虛構各半,腦洞很大。小說里的雙男主,都是歷史上的真人,一位是19世紀奧地利名醫約瑟夫?布雷爾,另一位是存在主義哲學大師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以超人哲學聞名于世(主張強者生存,人的意志決定一切)。他也是對我影響至深的名人之一。故事的起因是莎樂美(海外升級版林徽因)有一天突然造訪名醫布雷爾,乞求他能幫大哲學家尼采做心理治療。此時的尼采正處在偏頭疼和絕望的雙重摧殘下,非常痛苦。找心理醫生這事,是莎樂美瞞著尼采做的,不能讓他知道。布雷爾鬼使神差地接了案子,定期與尼采會面,以談話方式與不明真相的尼采交心。在一來一往的言語交流中,布雷爾越來越多地暴露出自己內心的陰暗與痛苦,原來他對女病人安娜?歐產生了病態癡迷,他甚至幻想拋妻棄子,帶安娜?歐遠走高飛。尼采這個病人,在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像一面鏡子,不斷揭露人生真相,讓布雷爾內心的陰暗無所遁形。也許,真正的病人不是尼采,是布雷爾!小說的最后,在尼采先知般的話語中,布雷爾如醍醐灌頂大徹大悟,終于放下疑慮,回歸正常生活軌道。此時尼采也終于明白,與布雷爾邂逅,是莎樂美為自己安排的“請君入甕”游戲。與布雷爾的數次談話,也讓他厘清思緒,堅定了自己的方向。故事結尾,尼采登上去往意大利列車。在那里,他寫出了震驚世人的不朽杰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奧地利名醫約瑟夫?布雷爾

這真是個又陰森又溫暖的故事啊。說陰森,是因為它的主線是尼采和布雷爾兩人各自頭腦里的心魔,這是人魔之間的對抗賽,心魔看不見摸不著,法力無邊,相比之下,人虛偽狡詐,軟弱無力。說溫暖,是因為在幾次漫長而深入的談話后,兩人的精神世界天翻地覆,在不斷自我審視的強大壓力下,原本張牙舞爪的心魔終于敗下陣來,乖乖束手就擒。尼采和布雷爾互相治愈了彼此,并找到了各自的道路。

小說里的配角,弗洛伊德,莎樂美,安娜?歐等,也都真有其人。弗洛伊德后來開創了精神分析學派,占據心理學前沿陣地近百年,成為心理學教父級人物。直到今天,談到心理學,“弗洛伊德”還是繞不過去的名字。莎樂美,俄國貴族二代,天資聰穎,學富五車,是尼采一生的至愛,可惜她對尼采只有崇拜沒有愛情。她與比自己小十四歲的詩人里爾克雙宿雙飛,后來拜在弗洛伊德門下,一生從事心理分析研究。見她第一眼,尼采就被深深吸引,說她是“那是一瞬間就能征服一個人靈魂的人!”諷刺的是,拍完那張著名的皮鞭馬車照后,尼采趁熱打鐵向莎樂美求婚,卻遭到拒絕。他最著名的名言之一,“你到女人那兒去嗎?別忘了帶上你的鞭子”,就是沖著莎樂美說的泄憤話。人生八苦之一的“求不得”苦,似乎格外眷顧天才尼采,這段單相思戀情令他一生無法釋懷。尼采死后第四年,莎樂美出版了《尼采評傳》。她對尼采還是很看重的,只不過那不是愛情。安娜?歐是布雷爾的一位女患者,她的癔癥被布雷爾治愈,這件事在醫學史上是劃時代的著名病例。在小說里,布雷爾癡迷安娜?歐,欲罷不能,心魔牢牢控制了名醫。布雷爾癡迷安娜?歐是否真有其事不好說,但顯然,這種感情是布雷爾的心魔在搞鬼。尼采的妹妹也是重要女配角,她對哥哥尼采有一種病態的依戀,由此嫉妒莎樂美,總攪和事,直到攪黃了二人關系才心滿意足。尼采一生命運多舛,孤獨至極。他正值壯年卻死于發瘋,他妹妹“功不可沒”。


極具傳奇色彩的世界級大才女莎樂美(雌雄同體的長相,透著聰慧)


本書后半部分,尼采與布雷爾談話一步步深入,他們像兩個探寶人,在言語交鋒中,越來越接近各自心靈深處的藏寶庫。比如下面這段對話——

“我了解到哲學的治療,在于學習去傾聽你自己內外的聲音。通過討論(她)思想上的每一個方面來治愈了(她)自己嗎?你用來描述這個的用詞是什么?”尼采問。“清掃煙囪。實際上是她(安娜?歐)發明了那個用語——清掃她的煙囪意味著清除她自己,以致可以讓她的大腦運轉,可以去除所有讓人不安的想法,澄澈她的心靈。”布雷爾回答。

“清掃煙囪”,這個隱喻很妙。“煙囪”是心靈,“煙囪”里的“塵垢”指各種雜念。倘若“煙囪”里的“塵垢”太多,會堵塞人的清凈心,攪亂人智識,麻痹人意志,讓人看不清自己,看不清他人,看不清世界。不及時“清掃煙囪”,人遲早會廢掉。用馮唐發明的流行語來說,這個人會變得越來越“油膩”。“清掃煙囪”的過程,就是人審視自己,發現自己,做自己的過程。

插一句,《金剛經》里,須菩提問釋迦摩尼:“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釋迦摩尼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意思類似于“清掃煙囪”,但比“清掃煙囪”更無形、更飄逸、更耐人尋味。東方智慧重在意會,西方智慧重在言傳,東西方文化差異,由此可見一斑。

安娜?歐真名柏達?巴本哈因姆(1859-1936年),1880年,她突然間得了癔癥(俗稱歇斯底里),全身痙攣、意識錯亂。在19世紀中后期,這被視為怪病。一次,布雷爾偶然發現,她在催眠的狀態下,會說出深藏在潛意識里的很多東西,正是那些東西導致了病癥發作。小說里,有一金句高度概括了這種療法的精髓,“或許癥狀是意義的信差,而且,只有在他們的意義獲得理解后,癥狀才會消失”。知其原因,才能徹底解決問題。這個道理放在哪個領域都行得通。曾看過一句話,“潛意識決定未來“,深以為然。催眠是打開潛意識的“鑰匙”。時至今日,催眠依是臨床心理學上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

縱觀全書,尼采和布雷爾之間由最初的醫患關系,逐漸轉為同病相憐,又漸漸發生關系倒錯,尼采成為布雷爾的心理醫生,幫他一點點揭開人生真相。故事結尾,兩人心靈都得到安頓,實現了自我超越。談笑間,心魔灰飛煙滅。他們找到了各自的道路,愉快地奔向各自的人生通途。尼采曾說:“凡殺不死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也許,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感謝藏在內心陰暗角落的心魔們。沒有它們,就沒有今天的你我。

談話能治愈人?是的!這一點我從不懷疑。在我有限的人生經歷中,曾有過三次印象深刻的徹夜長談。第一次是在大學畢業后,在同學家里暢談畢業后的心得,第二次是來北京第五年,在出租屋和朋友通宵聊尼采(他是我的哲學啟蒙老師),第三次是在我自己家和朋友侃“人是怎么回事”。其中,第二次談話結束后,我的嗓子啞了足足三天,發不出一點兒聲。人家都以為我感冒了,嗓子發炎,說不出話,其實不是,是因為徹夜說話,說得嗓子啞了。

在我看來,深度談話真的比吃法國大餐或郊區一日游更爽,它帶給我的歡愉無法量化,卻能持續數天。那種感覺,怎么說呢,就像是你用盡所有力氣,終于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立于天地之間,俯瞰整個世界。也許,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心靈“升華”吧。而且說實話,當年上珠峰大本營,我都沒那么快樂過。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晚年照(本書中,他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


凡事有利就有弊。喜歡深度思考的人注定孤獨。生活里,大部分人都害怕深刻,深刻的東西往往能帶出真相,而真相會令人尷尬、羞愧、痛苦(比如魯迅的所有書)。人們喜歡膚淺而輕松的東西,它們不費腦力,還能把人哄高興。而膚淺的東西,多為垃圾,污染人心靈。膚淺確實能帶給人短暫快樂,但那是虛假的快樂,不是發自內心的、能長久使人身心愉悅的“快樂”。深刻讓人痛苦,卻也能帶來心靈的成長和飛越,猶如化蝶前的蠶蛹。

在思想領域內,一個高手過招另一個高手,我輩只能高山仰止,熱烈圍觀。棋逢對手帶來的歡愉,好比華山論劍黃藥師碰上洪七公,好比診療室布雷爾邂逅尼采,美妙之處無法言表,只能用“心”去體會、去思索、去追尋。一旦領悟到,必將受益無窮。

在歐文?亞隆另一部書《存在主義心理治療》里,他寫道:“沒有一種關系可以消除孤獨感”、“自己是自己痛苦的締造者”。沒錯,人親手制造了自身的痛苦。那難道要一直痛苦下去?有沒有辦法徹底解決呢?詩人余秀華說過一句話:“上帝不會拯救一個放棄自己的人。上帝是自己的一種心力。”這話擲地有聲,完美解答了以上疑問。

認識自己,是世界上最難的事。人該如何自處,以及如何看待人與他人的關系,人與世界(自然)的關系,這是個大命題,其根基在于首先要認識自己。哲學上有“元認知”的概念,大意是“你不僅要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什么,還要知道自己究竟為什么會這樣想。”元認知,就是人內心不斷反芻的過程。越想越深入,越想越明白,越想越清醒。清醒之人,才不會在花花世界里迷路。尼采在自己的著作中,稱人是“一種狡猾的、復雜的、愛說謊的動物“。我深深認同。但同時,我也認同另一樁事實:你的世界是怎樣的,取決于你是怎樣的。世界是鏡子,你看到的,都是自己。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也恰好喜歡思考,并享受深度思考的樂趣,那么我要向你強烈推薦《當尼采哭泣》。我也必須向你坦白,一開始,這本書我確實有點看不下去,中途停下來,換另一本書看。當再回過頭看它時,竟有茅塞頓開之感,所有的句子都活了過來,蹦蹦跳跳往腦子里鉆。尼采和布雷爾仿佛就坐在不遠處,我隔著玻璃,靜靜看他們對談。愿你在讀本書時,也能有如此美妙的心靈體驗。

需要說明的是,小說只是小說,尼采和布雷爾雖生活在一個時代,二人卻沒見過面。這一系列漫長的對談,都是作者虛構的,時間定格在公元1882年。

歐文?亞隆是尼采的死忠粉,書中頻爆金句,目不暇接,每一句都很尼采。附在最后,與你分享。最最后,吐槽下本書封面設計,典型的地攤文學風格,乍一看以為是爛俗的言情小說呢。粗俗的“外衣”拉低了整本書的檔次,真不知出版社咋想的。略心塞。


《當尼采哭泣》

【金句摘錄】

1、人永遠無法真正從他人那里得到幫助,人必須要找出幫助自己的力量。

2、一個人的精神是由他的選擇所構建的。

3、如果一棵樹要達到一個自豪的高度,它需要狂風暴雨的氣候。創造與發現自痛苦中產生。

4、有時候對于一個哲學家來說,被人了解比被人誤解更糟糕。

5、真理的愛好者,不畏風暴或者狂飆的水域,我們所怕的是淺薄的水域。

6、他自欺欺人:他做抉擇,但拒絕成為那個做抉擇的人。

7、最好的真理,是從一個人自身生命體驗中破繭而出的血淋淋的真理。

8、死亡的來臨并不意味著生命沒有價值。

9、生命是場沒有正確答案的考試。

10、所有認真的思考者都考慮過自殺,它是幫助我們度過夜晚的慰籍。

11、我們對欲望,比對欲望的對象愛得多。

12、你看出了去實現錯誤目標的徒然以及設定新的錯誤目標的徒勞無功,與零相乘永遠是零。

13、不去掌控你的生涯規劃,就是讓你的存在成為一種偶然。

14、時間無法被中斷,意志無法逆行。

15、外在的迫害把一群人結合得如此緊密,以致單一的個人無從顯現。

16、成為你的存在。

17、你當然會痛苦,這是洞察的代價。

18、也許他對尼采最好的幫助,就是讓尼采幫助他。

19、人要原諒自己的朋友,比原諒自己的敵人還困難。

20、不要追隨我,而是去追隨你自己。

21、一種廣闊的視野總是會沖淡悲劇。如果我們爬得夠高,我們會到達一個高度,悲劇在那兒看來不再悲慘。

22、去了解就是去原諒。

23、我們不能以對待動物的方式,與人類的憂慮交手。

24、或許癥狀是意義的信差,而且,只有在他們的意義獲得理解后,癥狀才會消失。

25、你沒有必要對熱情斷念,但是你必須改變你對熱情所設下的條件。

26、過得安逸就是危險,危險而且致命。

27、最令人渴望的女人就是最令人恐懼的女人。

28、打從孩提時代開始,我就相信生命是兩個完全相等的虛空之間的火花,介于出生之前和死亡之后的黑暗當中。

29、無意識的記憶是在我的意識控制之外。我不知道它們在哪里,它們擁有一種它們自身的生命。

30、只有現在這一瞬間是真實的。到頭來,我們只有在現在這一刻體驗到我們自己。

31、我懷疑,我們的夢是否比理性或情感更為接近我們的存在。

32、不真實的生活就是一具生不如死的行尸走肉。

33、我所夢想的一種愛情,是兩個人共享一種共同追求某種更高層次真理的熱情。或許我不應該稱呼它為愛情,或許,它真正的名字是友誼。

34、任何追求真理的探究是不礙事的,甚至受到歡迎,但是附加了權利則會受到反抗。

35、我懷念他對我的關注。

36、我們沒有選對敵人。

37、活著的時候就應該是追求人生!如果人在實現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死亡就喪失了他的可怕!如果一個人生不逢時,那他就永遠不會死得其所。

38、時間的貪婪是永恒的,時間吞食又吞食,而且不會吐出任何東西。

39、我無法告訴你去過不一樣的生活,因為我如果這樣做了,你依然是在過著另一個人所設計的生活。

40、時間往后無限延伸。在這樣無限的時間當中,所有構成世界事件的重新組合,不是必定已經重復過它們自己無限次嗎?

41、以你喜愛這個概念的方式來生活吧!

42、自我解放意味的是一個神圣的“不”字,甚至是對責任。

43、創造孩子,你必須先讓你自己被創造。否則,你是出于動物需要,或寂寞,或者是去修補你自己的缺陷而謀求孩子。你作為父母的目標不是去產生另一個自我,而且某種更高層次的東西。那是為了生產一個造物者。

44、婚姻不應該是牢獄,而且孕育某些更高層次東西的園地。或許,唯一挽救你婚姻的方法是放棄它。

45、婚姻生活是神圣的,然而,毀掉婚姻總好過被它所毀。

46、一個真正的心理學家就像藝術家一般,必須喜愛他的調色盤。或許需要更親切,更有耐心。

47、向導必須清理位于學生面前的小徑,但是他不必選擇道路。

48、最好的老師是從他的學生那里學習的人。

49、當夜晚越是沉靜時,霧靄降臨得越是濃密。

50、我必須有機會去找到我自己。

51、我清楚感覺到的一件事情是:不要讓你的生活控制你!

52、真正的敵人是衰老、死亡以及我本身對于自由的恐懼。

53、我想,他的宿命就是去做一個寂寞的探索者。

54、要完全與另一個人發生關聯,人必須先跟自己發生關聯。

55、生活愉快的關鍵,在于先去選擇必要的東西,然后去熱愛所選擇的東西。

56、命運之愛——愛你的命運!

57、每個人必須去找他本身的真理。

58、一個深沉的人也需要朋友。就算每個人都欺負了他,他依然有他的神。

59、你渴望被認同,但是你又懼怕你的渴望。

60、唯一偉大的真理是我們為自己所發現的真理。

61、真理也是一個幻覺——不過,是一個我們的生存,無法須臾或缺的幻覺。

62、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許多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在叫囂地表達著。我們無法針對每一部分乖張的沖動負責,我們只能為最終的妥協負責。

63、親愛的朋友,在離別時,我對你的希望是,“不可原諒”會消失在你的詞匯當中。

64、我們參與了彼此的自我超越。

65、我的宿命是在孤寂遙遠的彼端去追尋真理。

66、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去走我們自己的道路。

67、你讓我知道了我不是個怪物,以及我有能力感動和被感動。

68、命運之愛——選擇你的命運,熱愛你的命運。

(全文完)

2017.11.4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002評論 6 54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400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136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714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452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818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812評論 3 446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997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552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292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510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035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21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121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429評論 1 294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235評論 3 39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480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