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二次讀《國境以南 太陽以西》,大二的時候,曾經讀過一次。它是我讀得第一本村上春樹的書,現在已經想不起來為何自己會先開始讀這本書?;蛟S是名氣最大的《挪威的森林》已經被借光了,抑或是它的篇幅不短也不長比較合適,也可能是它的名字很特別讓我心生好奇??傊@是我讀得第一本村上春樹的書,也是讀得最認真的,同時是最喜歡的一本書。
也許是因為年歲漸長,壓力漸大,對時間愈發珍惜。總想把做過的每件事都記錄下來,付出的時間至少要留下些痕跡,便想著把過往囫圇吞棗讀過的書重新讀一遍并寫寫感想。重新閱讀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在讀《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意識到,或許我跟村上春樹是同一類人,需要團隊配合的體育項目我無論如何喜歡不來,同他人搶分的競賽也不屑一顧。喜歡的運動唯有一個人沒完沒了地默默游泳或者跑步。現在這個時間點來讀《國境》,對我還真有幾分契合,時常懷念初高中時的時光,有過一個前女友,就差 30 歲時在登上路途上遇到一個有紀子結婚了。嗯,不急,還有 5 年時間。
關于這本書最大的困惑,即12歲后的島本是否存在,我認為是不存在的。之后出現的島本,以及小說最后坐在出租車上面無表情的泉,都是患西伯利亞癔病的主人公“初君”臆想出來的,她們都是“國境以南 太陽以西”的東西,尤其是島本。文中有那么一段:
喏,想象一下:你是農夫,一個人住在西伯利亞荒原,每天每天都在地里耕作,舉目四望一無所見。北邊是北邊的地平線,東邊是東邊的地平線,南邊是南邊的地平線,西邊是西邊的地平線,別無他物。每天早上太陽從東邊的地平線升起,你就到田里干活;太陽正對頭頂,你手工吃午飯;太陽落入西邊的地平線時,你回家睡覺。
聽起來同在青山左近經營酒吧的人生模式大不相同嘛。
真的大不相同嗎?我不覺得,即使主人公“初君”家庭美滿,事業有成,但在其潛意識里,或許這樣的生活同那個西伯利亞農夫過得差不多。初君察覺到自己身上已經有什么死了,或許是被他們這一代人生吞活剝了的戰后一度風行的理想主義被這個更為發達的資本主義邏輯所統領的世界在不知不覺之中連頭帶尾吞了進去,或許是年少對生活對未來有更特別的想象已經被現實美滿的生活所粉碎了,就像農夫察覺到身上有什么東西死了。他和后來出現的島本的經歷,同農夫突然扔下一切往西走一樣,盼望太陽以西有什么能夠帶給他。最后這個臆想破滅了,島本消失了,作者也回到了理想和希望貧瘠的現實中,也就是最后妻子問初君在想什么,初君回答的“沙漠”。
我在網易云音樂上找到了一張很有意思的專輯《村上春樹的音樂異想世界》,里面收錄了村上書中出現的音樂并給出了相應對應的作品名稱,里面有《國境以南》,可惜我對爵士樂實在喜歡不起來。
最后,摘抄幾段文中看了非常有感觸的話:
在終極本質上我這個人是可以作惡的。誠然我一次也沒有動過對誰作惡的念頭,然而動機和想法另當別論,總之我是可以在必要情況下變得自私殘忍的,就連本應悉心呵護的對象我也可以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給予無可挽回的、決定性的傷害,我就是這樣一個人。
為什么不看新小說?> 怕是不愿意失望吧??礋o聊的書,覺得像是白白浪費時間,又失望得很。過去不然。時間多的是,看無聊的書也總覺得有所收獲。就那樣。如今不一樣。認為純屬浪費時間。也許是上年紀的關系。
在此前的人生途中,我總覺得自己將成為別的什么人,似乎總想去某個新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在那里獲取新的人格。迄今為止不知重復了多少次。這在某種意義上是成長,在某種意義上類似改頭換面。但不管怎樣,我是想通過成為另一個自己來將自己從過去的自己所懷有的什么當中解放出來。我一心一意認認真真地這樣求索不已,并且相信只要努力遲早會實現的。然而最終我想我哪里也未能抵達,無論如何我只能是我。我懷有的缺憾無論如何都依然如故。無論周圍景物怎樣變化,無論人們搭話的聲音怎樣不同,我也只能是一個不完整的人。我身上存在著永遠一成不變的致命的缺憾,那缺憾帶給我強烈的饑餓和干渴。這饑餓和干渴以前一直讓我焦頭爛額,以后恐怕也同樣使我煩躁不安。因為在某種意義上缺憾本身即是我自身,這我心里明白。如果可能,現在我想為你而成為新的自己,這我應該是做得到的??赡懿⒉蝗菀祝ο氯?,總還是可以獲得新的自己的。不過老實說來,事情一旦發生一次,可能還要重蹈覆轍,可能還要同樣傷害你,對你我無法做出任何保證。我所說的資格就是指這個。對這種力量,無論如何我都不具有戰而勝之的自信。
初寫于 201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