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6月開始了,開啟新一輪的讀書拆書,今天開始閱讀《非暴力溝通》,讀到這段話很有感觸, 原文是這樣寫的:
當我們真誠助人時,我們豐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滿足。我們的行為,是出于由衷的喜悅。這樣的給予讓施者和受者同時受益。由于施者的給予既不是出于恐懼、內疚或羞愧,也不是為了得到什么;受者獲得饋贈,卻不會有心理負擔。與此同時,施者會因自己行為的價值更加欣賞自己。
非暴力溝通的使用,并不需要溝通的對象熟悉非暴力溝通,或對我們心存善意。如果我們遵循非暴力溝通的原則,樂于互助,并表明那是唯一的動機,那么,他人也會加入我們,最終形成良好的互動。
我并不是說這種局面總會很快出現。但我確信,只要信守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和方法,友愛之花必將在你我心中怒放。
是的,當我們真誠的助人時,滿足了愛的付出,是由衷的喜悅,因為自己給別人帶來價值而更開心,更欣賞自己。同時別人得到你的無私幫助,得到你的關愛而溫暖,也由衷的感謝你。愛的循環讓兩者都受益。當你樂于助人,身邊的人也會加入進來,形成良好的互動,愛的能量就會在人們之間流動。
你們知道嗎? 言語的力量是驚人的,有時候我們一句無意的話,未經思考脫口而出,不經意間傷害了別人,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為了避免無意的傷害,我們可以試著從關愛他人的角度出發,站在對方的立場替他考慮,幫助他,相信對方會接收到你的善意與幫助,他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或周圍的人。那我們將身處充滿愛與祥和的美好環境。
記得剛在新崗位報到的時候,我的直屬小領導為了體現他的權威感,時常表現出高高在上的感覺,對于我這樣剛來的新人,有些做不好的地方,會直接的表示出批評與不滿,雖然我心理素質很好,但當下也是很不能接受。我覺得沒必要用這樣的方式溝通,不但效果不好,還對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對工作展開不利。
我在想,如何可以讓直屬小領導可以明白,并能主動改善呢?有一次,他的一位顧客來找他反映問題,氣勢洶洶的,感覺來者不善,剛好他在處理別的事情,每辦法接待。這時我接待了這位客戶,我先心平氣和的詢問了客人要反映的問題,然后站在對方的立場認同客人的情緒與反應,當客戶得到理解與認同之后,瞬間火氣就下去了,當沒有了情緒,我們就能平和理智的溝通了。
經過我的分析以及給對方提出的解決方案,客戶感受到我是真的要幫她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袒護同事,沒有讓她吃虧,還把更多的好處給到她,這件事就圓滿的解決了。
經過這件事情的處理,我受到了領導的表揚,還讓大家借鑒我的處理方式,透過這次事情可能給了小領導一些啟發,之后在與我們溝通時明顯更柔和,更能讓人接受,工作氛圍愉快多了。在他與客戶的溝通中也感受到了同理心,與客戶關系更加深入更加深了信任感。
心存善意 用愛溝通
以愛為出發點,用充滿關愛的語言與家人溝通,尤其是孩子們,當他們感受到關愛與理解,愿意說出心里話,建立親密無間的親子關系。
1、當孩子做錯事時,不要用責備的語氣與他說話
2、站在他的角度,認同他當下的心情(忐忑,沮喪,難過等)
3、詢問她希望我們家長如何幫助她,讓她自己說出想要改變的方式,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4、配合孩子并給予更多更好的幫助,建立更深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