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抽空看了一遍《人間世》這部大型醫療記錄片的第二季第一集。從開始到結束,全程都讓我熱淚盈眶。
有人說,懷孕的女人,最好不要看情緒波動大的電影,本來情緒已經因為懷孕而多變,看完情緒波動大的電影情緒會波動更大,對肚子里的寶寶不好。
可是,我忍不住就看了。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第二季第一集的《人間世》,把更多的鏡頭聚集在病人以及病人家屬身上,包括配音旁白,也是由13歲的骨瘤患者杜可萌完成的,她既是經歷者,也是旁觀者,真實得讓人心疼。
第一集主要就是講患有惡性骨腫瘤的兒童,這種病還有個名字叫做“骨癌”。
這是一種兒童罕見的癌癥,得病的概率只有百萬分之三,惡性程度很高,一旦患上,死亡率高。
在我們看到的記錄片里面的很多小朋友,從拍這部記錄片到播放,有的還在頑強和疾病斗爭,像念旁邊的小患者杜可萌,好不容易熬過了痛苦的化療,在化療即將結束之時,醫生跟她的父母說,孩子的片子肺部有陰影,確認了腫瘤已經轉移到肺部,這就意味著,她留在世界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盡管生存機會渺茫,未來很艱難,但她只能前進,不能后退。
還有的,在節目播出之前,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
就像故事開頭就出現的“安仔”,里面記錄的很多都是他在患病治療過程中點點滴滴,一個11歲孩子的思想里,以為只要足夠勇敢,聽醫生的話,能忍受住的化療、截肢的痛苦,就會康復,可以回到學校念書,和同學一起打籃球。
殊不知,有的事情,即使我們拼上十分的努力,也無力回天。 截肢之后,“安仔”被發現腫瘤轉移到肺部,他的生命,會在痛苦中慢慢凋零。
“安仔”最終還是出院了,在臨近春節的時候,回到家鄉南寧過節,這并不是說明他被治愈了,而是生命終結前平的平靜接受。 這種平靜,并沒有持續很久。
節目接近結尾,2018年的春節,“安仔”過得并不好,正月十三那天,他因為雙肺惡性腫瘤惡化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他的生命,也在這里終結了,最終,他說過要照顧媽媽一輩子的承諾并沒有實現。
他的媽媽,在他即將離開之際,把他的角膜捐獻出去,幫助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真的是“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最終,安仔”角膜捐給了一個三歲的兒童,讓這個兒童重獲光明。
這種捐獻,從另一個角度,也是一個生命的重生。 生死交替,才是人間最真實的畫面吧,有生有死,生命在循環。
在直面生死的時候,比起對死亡的恐懼,大人很快就可以做出利弊取舍,但是對于孩子來說,沒有手腳的生活顯然更不可想象。
醫生建議王思蓉截肢之后,王思蓉告訴她媽媽,如果一定要截肢的話,她寧愿選擇死,因為在她看來,截肢后的生活,比死亡更加讓人恐懼。
最后王思蓉沒有被截肢,不是因為她堅決不截肢,所以醫生同意了,而是因為她的腿部長了多個腫瘤,截肢對于病人來說風險更大,所以只能開個很大的口子把她腿上面的骨頭拿出來,把腫瘤殺死,再縫合好。
在聽到不用截肢的時候,王思蓉笑得很開心,自己擔心的事情最終沒有發生。 所以在手術前,她提了兩個要求,一個是要做美容縫合,二是醫生做手術時候輕點。
這就是一個普通女孩子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即使她現在在和疾病作斗爭,但是在未來的生活里,她還是希望自己是完整漂亮的。
畫面繼續往下走,王思蓉也回到老家過年了,她和父母一起吃年夜飯的畫面,坐在輪椅上放煙花的畫面,溫馨而美好。
如果美好只定格在這一刻就好了,但這些美好,也只是像王思蓉過年放的煙花那樣,稍縱即逝。生活是一直往前走的,最后面,王思蓉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王思蓉離開畫面鏡頭并沒有像“安仔”離開的著重記錄,但一切在片子中也早有暗示。 在她過完年回醫院治療時,打工一輩子的父母花了4000塊錢的機票帶她去了一趟廈門,父母盡量用有限的時間,彌補之前對王思蓉成長的缺失,讓她沒有遺憾的離開。
記錄片到這里,拉起了帷幕。
整部紀錄片,以患者的角度去記錄了在癌癥和死亡下,普通家庭的會發生什么,怎么做。旁白者語氣平淡,仿佛在講述身邊很平常發生的事情一樣,但其中卻包含著真實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和不舍的情感、真實的孩子不能被治愈,很快會離開人世間的絕望,和真實的眼睜睜看著孩子生命一點點消失的無助。
導演用這樣的方式讓我們去理解癌癥和死亡,癌癥就像人生里的一道坎,即使拼盡全力,也不一定可以邁過去,生活就是這樣,真實而殘酷。
明知道結果不盡人意,但我們還是要拼盡全力一搏,就像紀錄片里面成功抵抗住“骨癌”的劉子涵說的那樣,痛的時候就咬牙堅持,嘴里含塊糖會感覺好些的。
只有對死亡理解透徹,我們才能對生存更加珍惜。
愿2019年更加美好,也祝愿那些正在和癌癥斗爭的人們能早日康復,繼續看世間的花開花落。
這個文章本來是昨天已經發布了,可是不知怎么的就自己刪除了,我昨晚用電腦寫了一個晚上,但是排版時候圖片怎么都不盡人意,只得從新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