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專注力是提高學習效率需要的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之一。
我們從小就被告知一定要專注,上課注意聽講,但是很少有人告訴我們如何才能專注。不注意聽講的孩子被定義成壞孩子,也不管為什么不注意聽講。所以導致過了幾十年,只是知道專注的好處,卻缺乏讓自己變成專注的方法。
許岑在他的《如何成為有效的學習高手》精品課上,為我們提供了四個簡單有效提高專注的方法,這四個方法平易近人到幾乎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平常到衣食住行。
1.要買貴的工具。
學習,一定是需要用工具。那么,究竟用什么樣的工具,可以產生與眾不同的專注結果呢?許岑認為要買貴的。
比如他學習吉他,買了4萬7千塊錢的吉他,而且還是借錢買的。從此,他對這把吉他就產生了專注,也對學習吉他產生了專注。他覺得這么貴的吉他,少彈一分鐘,都是浪費。而這么貴的吉他,本來就能發出很好的聲音,如果不把這些聲音,組合成美妙的音樂,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擁有一個貴的工具,如果只是為了炫耀,那當然不會提高專注力。所以對于富二代來講,買多貴的東西也不見得有提高專注力的效果。但是對于一般的普通人,買一個貴的工具,會讓你的精神狀態為之一振,讓你重視學習這件事,貴的工具,就是更專注的人做出來的,所以貴的工具本身,就自帶專注力。
當然,買貴的也不是無止境的貴,你要學習鋼琴,本身是個窮學生,非要買個幾百萬的鋼琴,這就不是買貴的,而是瞎折騰了。
貴的程度,就是要讓你覺得有些心疼的感覺就可以了,因為心疼,會讓你提高對這個工具的專注。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買個貴的東西的項目,比如你跑步,買一雙稍微貴一點的鞋穿在腳上,那叫一個舒服,仿佛腳下穿了一個氣墊船,每一步都讓你仿佛飛起來。
比如你喜歡寫作,如果買一個Mac電腦,你會更專注于寫,再加上幾個好用的軟件,你也許因為電腦本身,就愛上寫作也未知。
如果你喜歡用筆寫東西,可以買一款貴的鋼筆,并配上一個自己親手制作的皮套,掏出這只鋼筆,只要筆里有墨水,寫下的每一筆,都不會斷線。
用便宜的工具行不行呢?當然也不是不可以。不過,便宜的工具本身,往往會降低你的效率,比如隨便配一臺電腦,下載幾個盜版軟件,當你寫作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死機,或者其他故障,導致你寫的所有內容消失的無影無蹤。或者如果你用鋼筆,寫著寫著就不出水了,或者一件樂器,發出了聲音讓你自己聽著都煩。除了使用上可能會出問題,這里我說的是可能,不是必然。還有,就是讓你對其缺乏重視。一個你不夠重視的東西,你自然就不會對其專注。
在這里,許岑想說的是,用貴的東西來創造儀式感,提高專注力。為什么儀式感能提高專注力呢?當你把一件要做的事,要學的東西上升到儀式的高度,他自然就變得非常重要。我們知道,儀式總是在重要的時候才采用的,比如婚禮的儀式,必然效忠于某個組織的儀式等等,就因為它重要。所以,把學習上升到儀式的高度,就提高了它的重要性,我們對真正重要的東西,總是充滿的專注,因而你的專注力也就被培養了。
2.要認認真真地吃飯。
吃飯怎么能提高專注力?當然可以。跟上面的原理一樣,只要認真對待吃飯這件事,吃飯就會變成練習專注力的一個方法。
所以,許岑建議,不要吃速食,不要吃快餐,也不要吃自助餐。就算是再貴的自助餐,因為是“自助”,其結果就變得不是為了吃好,而是為了吃撐。吃撐,就失去了吃飯的美好感覺。而那些速食快餐,完全是例行公事,為了完成任務而把食物送到胃里了事。
吃,對每一個人來講,其實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人每天都要吃,我們在朋友圈看到最多的,就是曬吃。但是如何吃,才能把這個享受變得更美好,同時還能提高你的專注力?許岑說:要好好吃飯。
怎樣才是好好吃飯呢?
好好吃飯,首先要有好的食材,新鮮的食材,然后需要你親手去做。有人會說,自己做太浪費時間了。你可以想想你自己的時間,雖然沒有浪費在做飯上,但是很可能浪費在比做飯更沒有意義的地方上。另外,如果認為把時間放到做飯上是浪費本身,就是一種值得商榷的想法。做飯,不管怎么說可以做得好吃一點,讓你的身體變得更好一些,更健康,這是百年大計,怎么能說是浪費時間呢?如果你能為你心愛的人做上一頓美食,這種享受,就不是吃那么簡單了。
還有,就是盛飯的容器,盛飯盛菜的工具要讓你看上去爽心悅目,要買你喜歡的,讓你看著舒服的。當然,你也會發現往往讓你看著舒服的,就一定不便宜。這也說明了好東西本身就凝集了更多的專注,只有專注才能出好東西。
下一步,就是享受你自己的美食了。專注于美食本身,專注于盛飯的容器,享受這種完美的結合,享受每一口美食給你的味蕾帶來的盛宴。哪怕是一個人的早餐,也要盡享其中,專注于其中。
著名的禪師一行禪師在他的著作《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說:
“早餐不僅僅是為了往肚子里填入食物,也是一次享受飲食和滋養自我,以及培育感恩與覺知之心的機會......吃早餐時,哪怕只是早上起來吃小口,也要顯得從容自由。帶著喜悅與自由。這當下,不要去想接下來該干什么,這一天又有哪些事物要完成。”
給吃飯建立儀式感,就會讓你專注于吃飯,而這種專注的訓練,自然會轉移到你對于其他任何事情的專注程度,包括學習一項新技能。
如果每天吃飯,都這樣富有儀式感,都這么專注,不僅你的專注力會提升,你的身體也會變得越來越健康,你的心情也變得更愉快,這是一舉三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3.用一個好的臺燈。
如何用臺燈來提高專注力?
許岑本身就是電影學院畢業,他盡管學的是錄音,但是電影學院的耳濡目染,自然也關注跟電影相關的其他方面,比如燈光,比如攝影。那么,關于臺燈這個想法,我想跟他對電影燈光的運用的理解不無關系。
許岑說的好的臺燈,就是能夠聚集光線的那種,把燈光聚焦于你學習的區域,就像舞臺上的燈光聚焦于劇中的主角一樣。
用臺燈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讓你的視覺聚焦點集中于學習區,就是你的書本,你的電腦,你的書桌的同時,而把其他地方的光線壓暗。你可以只用一個臺燈而關掉房間其他的燈。這時候,你的注意力自然就聚焦到你的學習。其他區域的各種可能吸引你目光的東西都從你的視線消失了。
把你的學習場所,想象成一個舞臺,而你就是舞臺的主角,是這一幕的核心。你在聚光燈下專注的做著最重要的事,這是一件多么光榮的事,多么值得炫耀的事呢?你專注于你的學習,就像專注于你的表演一樣。
4.睡眠是專注力的身體保障。
有很多學習的“能人”喜歡散布這樣一種理念,是自己如何把別人睡覺吃飯的時間都用到學習上。這種觀點,很容易把讀者誤導,以為想要高效學習,就可以無視身體的好壞,仿佛人的大腦對睡眠沒什么要求,仿佛只有把更多的時間用到學習上,才能獲得更多的結果。
關于睡眠問題,很多大師級的人物都有過論述。
蓋洛普專家湯姆?拉思 (Tom Rath) 在他的《蓋洛普科學家告訴你,三個細節決定健康》說:
“少一小時的睡眠并不意味著多一小時的成功或者樂趣,而實際情況則恰恰相反。當你減少了一小時的睡眠時間時,你的幸福感、生產力、健康狀況和思考能力都會相應地降低。”
如果你得了某種病需要手術,人家告訴你給你手術的醫生昨晚工作到很晚,只睡了2個小時,現在就匆匆上來給你手術了,你仍然會堅持讓這位醫生給你手術么?
或者,你乘坐航班的飛行員,昨晚上因為什么原因,只睡了4個小時,今天要爬起來堅持開你乘坐的航班,你會仍然堅持乘坐這次航班么?
上述的兩個問題,你當然都不會同意,那么,為什么你你愿意想象少睡覺能多干事干好事呢?
關于睡眠對人帶來的影響,歐洲工商學院教授,殼牌公司指導特奧·康普諾利(Theo Compernolle) 在他的《慢思考: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中,有比較全面的說明:
“無論科學家將目光投向哪個地方,都會發現睡眠不足的人表現得更差。首當其沖的是注意力和專注力,然后是耐心、對細微差別的敏感度、對復雜情況的鑒別力、對風險的評估、對未來的預期、邏輯規劃能力、橫向思考能力、創造力、革新能力、洞察力、判斷力、合理決策的能力、保持興趣的能力、合理評估情況的能力、自我評估的能力、對他人意見的接受度、情緒、溝通、熱情、性欲、抽象能力、綜合能力、判斷能力尤其是道德判斷力……無論是智商(IQ)、情商(EQ),還是社商(SQ),都會因睡眠不足而遭到削弱。”
從上面的論述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想把人變成傻子,就別讓他睡夠覺。對,確實,我們還知道,審訊犯人的最殘酷的方法,據說就是控制不讓犯人睡覺。
上面的論述還提到,睡眠不足帶來的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注意力和專注力。因此,不好好睡覺,專注也就缺少了身體的基礎。就算你精神上再想專注,身體也只能不給力。
那么如何睡一個好覺呢?許岑在精品課上簡單粗暴的給出一個建議,就是讓自己累。累到不行了,自然就想睡,自然就倒頭便能睡。
如果白天什么都不干,身體和大腦毫無疲勞的征兆,晚上可能就會兩眼放光不想睡覺。然后為了睡覺,可能就會玩命看電視刷手機刷到疲勞,等一看表,已經后半夜了。這時候,倒是想睡了,但是第二天也就起不來了。
所以,要想睡個好覺,白天要干點正事,做讓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情,把自己搞累,到了晚上自然就會有睡覺的需求。
許岑在精品課中給我們提供的四個提高專注力的建議,利用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現象來進行專注力的培養。其中前面兩個,是利用儀式感,讓我們重視我們要做的事情,比如學習工具,比如吃飯的問題。而這種儀式感所能帶來的專注,是因為我們首先對工具和吃飯產生了興趣。我們通過重視工具和認真對待吃飯,來對學習和吃飯這兩件事產生了興趣。想想看,你對自己重視的東西,你就越有興趣。如果通過某種方法,讓你重視了什么,你對這個什么一定就變得更加熱衷。當你熱衷于一件事,你自然就專注于它。
關于臺燈,實際上許岑是通過這一個小道具,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為自己創造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如何不讓周圍的視覺噪聲,聽覺噪聲,觸覺噪聲等等這些干擾我們的學習。
臺燈,也只能在晚上為我們制造舞臺感,白天,我們就需要思考其他的方法來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
最后一點,睡眠是專注的硬性指標,是專注的身體基礎。這一點,是被很多科學家證明了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