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圣”諸葛亮的大智人生
讀《三國志》也好,看《三國演義》也罷,其里面的第一主人公說是諸葛亮應該沒有太大爭議。我的《三國書評》寫到第十二篇,也應當好好寫寫這個我們老黃家的最佳女婿。我似乎能夠感覺到“智圣”的目光穿越千年,溫柔地注視著我這個不自量力的寫者。
? ? ? ? ? ? ? ? 一、諸葛亮生平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諸葛亮幼年喪父,跟隨叔父諸葛玄飄泊到荊州。叔父故去后,諸葛亮“躬耕于南陽隆中”。之后被劉備請出,輔佐劉備建立蜀國政權。蜀國建立后,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安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漢室復興大志,多次帶兵北伐中原,但最終沒有成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三歲。蜀主劉禪追其謚號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推崇其軍事才能追封為武興王。
諸葛亮去世后,專門立下遺囑,要求從簡安葬于漢中定軍山中,位于現在陜西省勉縣(沔縣),依山為墳,墳小到剛能夠裝下棺材,用隨身穿著的衣服成斂,沒有陪葬任何器物。諸葛亮武侯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陜西省漢中市還有武侯祠,位于勉縣,始建于263年,為最早的武侯祠,故而被稱為“天下第一武侯祠”。1991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正式成立,區名就取自轄區內的武侯祠(原為劉備昭烈廟)。武侯祠因諸葛亮生前被封為武鄉侯而得名,明初與昭烈廟合并,為四川著名的歷史旅游名勝之一。另外還有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陽市臥龍區臥龍崗,始建于魏晉時期,是蜀國故將黃權在諸葛亮躬耕地臥龍崗上修建而成,為紀念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
諸葛亮代表作品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被稱為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箭俱發。諸葛亮一生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于巧思,善治國,備受后世尊崇;在民間被推為“智慧化身”,尊稱為“智圣”。
? ? 二、“智圣”諸葛亮的大智人生
南陽草廬里的有志青年。諸葛亮3歲母親病逝,八歲喪父,與姐姐以及弟弟諸葛均自老家山東臨沂跟隨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赴任。后來東漢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姐弟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十六歲的諸葛亮結廬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隱居待時,與友人徐庶等從師于水鏡先生司馬徽。他廣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樂毅”,結交了龐德公、龐統、司馬徽、黃承彥、石廣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
他特別喜愛吟唱山東的曲調《梁父吟》,并常常用《梁父吟》的曲調譜詞。諸葛亮身高一米八六,是典型的山東偉岸大漢。成年后,他迎娶黃承彥之女為妻。諸葛亮在隆中隱居了十年,下田勞作,博覽群書。他的超凡智謀為大家所公認,有匡扶天下之志,密切關注著天下時局變化,當地人送號“臥龍”。
赤壁之戰時的優秀外交家。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迎請諸葛亮,他被深深感動,“乃許以驅馳”?!白怨庞⑿鄢錾倌辍保鶜q的有志青年諸葛亮出山后面對的形勢非常嚴峻,的確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他選擇扶保的主公劉備,兵不滿千,將不過關張。剛剛統一北方的曹操親自率領16萬大軍緊緊追擊劉備,妄圖一舉蕩平江南之地。劉備想聯合猶豫不決的孫權共同抗擊曹操,可自身實力又不濟。于是,劉備派遣諸葛亮乘坐一葉小舟,赴江東勸說孫權。
諸葛亮舌戰群儒,向孫權陳明時局,說曹軍現在輕騎一天一夜行三百余里,已成強駑之末;并且曹軍都是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的老百姓都是表面服從,統治基礎尚不穩固。如果孫權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劉備協同作戰,就一定能夠擊敗曹軍。最后終于說服孫權,在東吳大都督周瑜的指揮下,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諸葛亮也邁出了幫助劉備站穩腳跟的關鍵一步。
治理蜀國后的全能丞相。214年,劉備占領西川后,封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管理益州政務,諸葛亮的治理才能得到了充分顯現。史載:“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他厲行法治,采取以嚴濟寬、以猛糾弘的強硬手段,嚴厲打擊豪強士族勢力,堅決維護法令律制的權威,使官風民氣大為改觀,社會秩序迅速穩定。對普通老百姓,諸葛亮則采取“用心平而勸戒明”的安撫策略。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賞不遺遠,刑不阿貴”,執法公允無私,使民眾心悅誠服。諸葛亮倡導大力興修水利工程,經諸葛亮“踵跡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他在漢中大力開拓農田,興修水利,發展生產,使地廣人稀的漢中生產得到恢復,百姓“安其居,樂其業?!?/p>
北伐中原中的杰出統帥。在劉備親自指揮的蜀吳夷陵大戰中,不善于帶兵作戰的劉備兵敗身亡,并把蜀國的家底幾乎全部賠光。之后諸葛亮收拾殘局,率眾南征,平定了境內反叛的南中地區,并大舉北伐。自228年春至234年冬,諸葛亮先后五次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討伐戰爭。六次北伐,雖然蜀軍戰果頗豐,但終因各種原因而退軍;而曹魏也曾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結束后,由曹真為統帥向蜀漢發動過反擊戰,但因受蜀漢地形、氣候影響而退軍。諸葛亮去世后,司馬懿到了諸葛亮的營壘處所,嘆道:“真天下奇才也!”
北伐失敗的原因很多,陳壽在《三國志》中概括為“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算是比較公允的評價。雖然如此,在諸葛亮以攻為守的北伐戰爭中,他指揮若定,計劃周密,使曹魏疲于應付,實在不愧是三國時期杰出的三軍第一統帥。
? ? 三、中華民族智慧與忠誠的化身
諸葛亮的智慧是仁人智士的最高境界。諸葛亮的智慧,在《三國演義》里被描繪得淋漓盡致,料事如神,超然于事前而早知因果,這其中寄托了國人的美好愿望。雖然有些事件是假借而來,但也充滿國人的聰明智慧。就單單一個草船借箭就隱含了那么多不可思議的奇特想象力。巧借東風,三氣周瑜,七擒孟獲,上演空城計,暗渡陳倉,減兵增灶,樁樁事情讓人津津樂道。
大詩人蘇軾贊曰:“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后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諸葛亮的智慧是大智慧,都是為了自己的政治集團,為了老百姓,從沒有為個人謀取任何私利,這就越發讓人欽佩不已!究其一生,像極了我們共和國的某某某總理,為了我們民族奮起,竭盡全力,耗盡心血,他們都留在中華大地上一個大寫的“人”字!
諸葛亮的忠誠是封建時代的最高標準。劉備在彌留之際托付于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医吖呻胖Γе邑懼?,繼之以死!”康熙大帝贊揚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諸葛亮的北伐,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因為隨著此消彼長,形勢與“隆中對”時的分析推演已發生了很大變化,蜀國勢單力薄,消極防守只會坐等敗亡,至于成敗得失,并不是自己的才智所能事先料定的,所謂“是非成敗轉頭空”,這就是感天動地的《后出師表》表達的主要精神。為了完成統一大業,諸葛亮五出祁山,竭盡全力指揮作戰,終因積勞成疾,卒于五丈原軍中,實踐了他的人生諾言。觀當今之天下,有多少圓滑機警、見風識舵的所謂能士順風順水,又有多少剛直不阿、耿直忠勇的棟梁之才大志難抒,亦曰常理?豈不悲哉!
諸葛亮的領導藝術是識人用人的典范。我也曾經如某些文人般鉆入故紙堆,懷著求全責備的心態去挖掘一下“完人”諸葛亮的用人失誤,并籍此博些眼球,但卻都得出了相反的結論。諸葛亮在識人用人上頗有建樹,他的七條用人之道,條條都富含哲理。一是“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就是提出不一致的觀點,考察其辨別能力;二是“窮之以辭辯而觀其度”,就是反復辯論同一問題,考察其辯才和機智應變能力;三是“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就是由他出謀劃策,考察其分析問題能力;四是“告之以難而觀其勇”,就是設定危險局面,考察其是否勇敢;五是“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就是在他醉酒后,考察其自我控制能力;六是“臨之以利而觀其廉”,就是用利益來誘惑他,考察其是否廉潔奉公;七是“期之以事而觀其信”,就是特意約定事項,考察其是否誠實守信。就是到了今天,這些識人用人的原則還非常適用。后人評價諸葛亮的用人之術,“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諸葛亮的儉樸是天地造化的唯美象征。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儉樸敗由奢。無端浪費是對天地造化的最大不敬。在這點上,貴為蜀國一國丞相的諸葛亮可謂后世典范。諸葛亮曾經上表申報過個人財產,謂只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賜封,就算兒子也是自給自足,沒有任何多余財產。每讀至此,我都止不住落淚。做人、做事、生活,諸葛亮都是萬古難尋的第一標桿。
當然,歷來存在最大爭議的是其軍事才能,他的老對手司馬懿曾經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蹦衬衬骋舱f過:“其始誤于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比欢谧与y遮太陽之輝,小瑕難掩玉石之美。
“詩圣”杜甫有詩贊諸葛亮曰: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另外一首關于諸葛亮最棒的詩還是杜甫他老人家寫的: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黃其軍
? 作于2017年11月30日(古歷十月十三日)
? ? ? ? 文中照片來源于網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期同類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