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年畢業(yè),就業(yè)問題已經逐步顯現(xiàn)出來了,周圍的同學都在考證,考公務員,考銀行,考事業(yè)單位,各種考試面試實習,為自己美好的未來做準備。學校里同學間交流的都是考的怎么樣?在哪實習了?還打算讀博么?最后就是回家還是留江蘇啊?
是的,回家還是在外面打拼,這是個在學校和家里都會問的問題,我的家庭也是。父母作為實實在在的農民,堅信著讀書能夠改變命運,不想作為孩子的我再一次面朝黃土背朝天,有個碩士研究生女兒很是自豪。可是,有一點,母親卻很堅持,那就是畢業(yè)后要回到他們身邊去,不然就覺得辛辛苦苦把女兒養(yǎng)這么大白養(yǎng)了。我也可以理解母親的觀點,母親高齡產下我,如今歲數(shù)自然是在那里的,人老了,總有著一種擔憂,擔心自己有一天動不了了,沒力氣了,兒女不在身邊,沒辦法生活,有個大事小事,不能隨叫隨到,沒個照應。可是正值青春的我滿腔熱血正想去大城市闖蕩一番,都做好了吃苦的心理準備,就想讓大人口中冷漠的社會來冷卻我內心的熱血,打磨我的內心,讀了將近20年的書,正想去外面經歷一番,看看這個世界到底如何。
于是,矛盾就產生了,每周一次的電話總有爭吵,母親又是氣的總說白養(yǎng)你了,離我那么遠。我總是回能有多遠,高鐵也就一兩個小時就回來了,我也不是不回來了,就出去闖兩年,去外面看看。可是母親總有她擔心的事,擔心她年紀大身體不好沒人照顧,擔心我出去闖蕩不安全,擔心我30歲之前嫁不出去,每每說到這,母親總是嘆氣,說一句,還是我和你爸年紀太大了,我們倆要在年輕20歲,你想干什么我們都支持你,可是我們確實年紀太大了啊。一句話,聽得我眼睛紅了。我也曾聽母親講過她年輕時候的光輝事跡,她的青春,無奈歲月不饒人,如今母親卻只能向女兒無奈的承認自己的衰老。
寫到這,又想到了今年實行的二胎政策,這之后,應該也會有不少高齡產婦,父母的衰老與兒女的青春熱血的沖突,究竟該怎么解決呢?
我的矛盾最終還是以雙方的妥協(xié)解決了。電話里母親漸漸松了口,說我也年輕過,能明白你的想法,好壞都和你說過了,既然你想去外面吃吃苦頭,那就去吧,吃不了苦了就回家,結尾還賭氣似的說反正我們還有你姐姐在身邊。我也答應會試著去考家鄉(xiāng)的公務員,考不上最多在外面兩年就回家。
今天刷微博,央視新聞發(fā)的平時常見的只知上文,不知下文的幾句古文里,就有父母在 不遠游,游必有方這句話。我覺得用在這很合適。從孝道而言,我不應該出去,但既然想出去,就要好好的告知父母,和他們協(xié)商好,父母和子女之間除了血緣更有親情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