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倒退回2013年。
那個暑假,我徹底告別高中,在七月的燥熱中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
各個老師的辦公室和家里的門檻不知道被我踏了多少次,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報志愿。
老陳是我復讀的班主任,傳說中他報志愿特別準,不會瞎分,可是那些天,找他報志愿的人絡繹不絕,我雖是班里的第二名,但怎么也排不上號。后來回去辦公室時,他炫耀給我報志愿報得好,我只是一笑置之。
老劉是我的高中班主任,在我步入大學之后他的話語還常常回蕩在我耳邊,“你不要跑那么遠,你家里只有你一個孩子,你得為他們想想,你可以不想你爸媽,但是你無法阻止你爸媽想你??!”
老劉苦口婆心地勸我,不要走太遠,又綜合了我的分數和分差,依次幫我選取了河南大學、鄭州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和哈爾濱商業大學五個志愿;在提前批次那里,他讓我在華東師范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中選一個。
我都沒有選,因為沒把握。
我又了解到華南師范大學,然后抱著志愿填報指南去找他,于是就有了上述那句話。
可是我想,華東師范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只有兩個名額,風險太大,我都沒有把握;而華南師范大學要收四個人,又比較遠,錄取的可能會大一些。
我心里的打算是,現在年紀小,爸媽還年輕,我可以出去闖蕩幾年,然后再回來。
回家后,我開始做爸媽的思想工作。
爸媽起初不同意,因這事兒,從來沒有和我紅過臉的媽媽兩天沒有理我。
我永遠都記得和媽媽冷戰之前的那個夜晚,東北的夏日夜晚天氣晴好,又是滿天星,我和媽媽從姨媽家回來的路上,我開始跟媽媽說,“我不會一直在外面的,我畢業就回來?!?/p>
媽媽有些哽咽,她說,“那我要是想你了見不到你怎么辦?”
我說,“媽,我今年的成績不好,近處的學校211的我夠不上,我只能去西南西北或者廣州,相比較而言,廣州是最好的了。”
接著,便是一陣沉寂。
又過了兩天,爸媽想通了,又或者是因為知道我心意已決。
那幾日,爸爸總是往我房間跑,還常常搬一個小凳子,坐在我墻上的地圖旁邊,對著地圖指指點點。
我知道,他是計算我離家的距離。
3400多公里,火車34小時,穿越大半個中國。
時至今日,我已經離家三年,這三年,我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數,不是在實習,就是在忙著這忙那,不敢放松一口氣,生怕自己被甩在別人后面。
我總是很累,很累,常常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
朋友說我這幾年學習不好是因為我沒辦法融入,我說我的確沒辦法融入,但是學習不好還是因為自己不用心。
我的確不用心,因為把心思全部放在了自己的夢想上,我的夢想是做一名記者、一名作家,而不是一名老師。
不過這些我已經不必再糾結,畢竟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考研,考回北方。
我要回去,離爸媽近一些,作為家里的獨生女,我必須承擔該承擔的一切,我是爸媽的精神支柱。
又想起前幾日看《聊齋新編》,其中《綠衣女》一章中的于璟在告別沈道士時說的一番話,“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否之,必以身侍奉之?!?/p>
這句話令我感觸頗深,作為一學渣,我一直對“父母在,不遠游”印象深刻,卻一直忽略了后面還有“游必有方”。
已經在外面飄蕩了三年,接下來還會有第四年第五年,甚至第六年,既然沒有明確在外的目標,還不如早些回去,至少可以離爸媽近一些,好生照顧他們。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